一、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身边有很多人在读《搞定》,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副标——无压工作的艺术,我觉得,我大概不用读这本书,对于一个喜欢把纷乱无章变成条理清晰,并从中获得成就感的人来说,压力是什么?那是猎物。
为什么大家都急于摆脱工作中的压力,但如果被授予的是类似把会议室的椅子摆放整齐这样的工作,又要仰天长啸“老天啊,你就让我这样的天才做这些吗?”
我实在是好奇,到底,大家心目中急于摆脱的工作的压力是什么。
这是我阅读这本书的理由之一。
理由之二,领导要求。
二、我的偏见
别人向我介绍这本书时会说:这是一本时间管理领域绕不开的经典。我听后心中”呵呵“,时间管理?我么?我这种头天睡前会把第二天要做的事事无巨细在脑海中演练一遍,工作计划按模块、色彩、重要程度分类,从季度细化到月,从月细化到周,从周细化到天,再从天分出上午、下午、晚上的重度强迫症患者?
不,我不需要时间管理,没有安排和计划的日子,我一天都过不下去。
当时我认为,时间管理,就是把要做的事,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在合适的时段,然后严格执行下去。
直到我看了这本书的再版序言,我才发现自己格局之低——一个擅长管理自己的人,和一个将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成方法论、工具集,向全世界推广,让更多人受益,并发愿持续钻研更新,为更多人提高工作效率的人之间,果然隔着好几百万的年薪,应该的。
由此我发现,读书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古人云”开卷有益“,诚不欺我。
因此我立个flag,读完这本书,我希望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建立一个共读训练营,让更多人可以跟我一样,开卷有益。
三、我打算怎么读这本书
《搞定》的粉丝将这本书提到的方法论称为:GTD法则。作者戴维·艾伦作为企业培训师,具有企业培训师天然的职业特长:擅长总结。
GTD法则总结起来就是五个步骤:
1、收集引起我们注意到事物和信息。
2、清理每个项目的意义和相关措施
3、组织整理结果,提出选项;
4、进行思考回顾;
5、选择行动。
这五个步骤在本书第一部分的第二章就提出来了,并且在第三章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某一个项目的高效行动法则,作者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
纵向管理是横向管理的“变种”,因此,本书的重点,就是要知道如何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运用这五个步骤。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然而企业培训师还有两个其他的职业特长:超长铺垫和事无巨细。
如果企业培训师想告诉你“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他可能会沿着这样一条思路:四季来源——四季的必要性——春的必要性——人为何要有计划——计划有何好处——提早计划有何好处——春是四季中最早的一季,所以你看,一年之计在于春。
对于现场培训,听起来也许生动有趣,但是形成文字的话,在春日暖阳下阅读,实在叫人昏昏欲睡,这就是超长铺垫;
关于事无巨细,如果你们认识谢耳朵……请想想每当潘尼随口问的一个问题,之后得到的回答吧!
再想想第四章到第十章都是对第二章的扩展解释!
基于此,我的阅读计划如下:
day1:概览,拟定阅读计划
day2: 阅读第一部分,整理关键流程和工具集
day3~day9: 阅读第二部分,每天一章,读完之后选择合适的实践点来实践,写实践报告
day10:阅读第三部分
本期训练营还剩下5天时间,我决定针对时间管理这个领域,再找本书来对比阅读一下,目前考虑的书目是:
《精力管理》
《小强升职记》
《把时间当朋友》
欢迎大家推荐指点!感谢!
PS:通过对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概览,我发现我定义的“压力”和书中定义的“压力”不太一样。
我定义的“压力”——游戏打到最后一关,终于要打大boss了,即使是被“K.O",即使是要花很多时间,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象通关带给自己的成就感,类似这样的项目可能会带给人“如果失败怎么办”、“好难好可怕”、“失败好丢脸”的感觉,我觉得对有些人来说这可能会带来压力;
书中定义的“压力”——忙了一天回头来看,好像什么也没做成;在同一个公司做了很多年同样的事情也没什么存在感;简单的事情老是出错;在各种会议、资料中穿梭了一天,买了蛋糕回去跟女友庆祝生日,却被告知生日是上个月,诸如此类的事情给人带来焦躁、困顿的感觉,如果你常常有这种被称之为“被生活操纵”的感觉,不妨研究一下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