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节拍的曲子:
前面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的节拍,那么,会不会有一些曲子,既没有小节,又没有节拍呢?
有的,就是自由拍的曲子。
比如:1.呼伦贝尔的民歌《金色的太阳》。大意是,金色的太阳永恒的光,就像父母亲的爱与恩情一样的永恒。
2.《灰色的麻雀》,这是一首来自呼伦贝尔地区布里亚特蒙古族的长调,蒙古长调一般来说就是非常典型的自由拍曲子。
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后呢,蒙古的先祖们相继从额尔古纳河的山林地带,跨入了广阔的蒙古大草原,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从山林里的狩猎生活,转变成为草原上的畜牧或者游牧的生活方式。
随着他们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连音乐也有一些小小的转变,于是就发展出这种自由拍子没有节奏的,类似心灵吟唱的长调。你可以从这些长调歌手的歌声中,听到草原的辽阔,还有牧者内心深处的心声,他的孤独,还有他的温暖。
还有藏区流传的一些当地传统牧歌。也没有拍子,它的速度非常的自由,连旋律都很自由,音高的跨度很大,高高低低的,就像高原的地形的一样,而且还非得用拔高的音色,才可以让她的歌声穿透绵延不绝的山峦。
像这么个人化的一种心灵抒发的歌曲,大多数都是以独唱的形式来表现的。想要一起合唱恐怕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有很多随机创作的因素。
自由拍的曲子可以合唱吗?
也不尽然,比如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葛利果圣歌》。在那个时代,天主教会就有很多类似这样子的宗教歌曲,多半是在教会里面的修士、修行人,在教会的仪式中一起吟唱。
当时历任以来的多位教宗,都致力于整顿天主教会的敬拜仪式跟圣诗,一直到公元7世纪前后,有一个教宗叫做葛利果一世才奠定了这本歌曲集。
为了纪念这位教宗葛利果,所以后人就把当时中世纪这种单音合唱,这种风格的圣诗称作为《葛利果圣歌》。
那为什么葛利果圣诗这种自由拍的曲子,又可以一起合唱了呢?
因为《葛利果圣歌》的旋律很素,就是它并没有加太多个人化的装饰音,或者是个人风格的演唱形式,而且这些修士都是过着团体生活。
当他们在进行教会礼拜仪式的时候,更是一种群体吟唱的方式,所以有很多的机会群聚练唱,而且是不准唱花俏音,所以虽然是自由拍,还是可以达到一种和谐的默契。这种自由拍的合唱形式不只在欧洲,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部落的生活方式,人跟人之间生活非常地紧密,又是祭典歌曲,所以虽然是没有节拍的曲子,但是当他们达到一种共同生活的默契,还是可以把这样子的曲子演唱得非常好,就像《葛利果圣歌》一样。
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不同的音乐形式,但这些音乐都是在反映当地跟当时的一种生活方式,有没有发现音乐也可以是认识这个世界的入口呢?
节拍和律动有什么差别?
简单讲,节奏是跟着歌词走的,节拍就是一个小节里面的拍子数,虽然也有强弱拍的分别;但律动就是在音乐里更具体而灵活,甚至你可以说更有灵性地去体现这种强弱拍的特性。
推荐聆听
葛利果圣诗,收录于专辑《Gregorian Chant》
(妇女节庆日), 卑南族古谣 , 演唱者:原舞者 ,收录于专辑《年的跨越》
《金色的阳光》,(清唱) , 布里亚特民歌 , 演唱者:其其格玛 , 收录于专辑《听见呼伦贝尔》
《灰色的麻雀》,(清唱) , 布里亚特民歌 ,演唱者:其其格玛 , 收录于专辑《听见呼伦贝尔》
(欢乐歌) , 佳兴部落调 , 包含古调清唱版和跨界音乐版 , 演唱者:泰武国小古谣传唱 , 收录于专辑《泰武古谣传唱·歌开始的地方》
20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