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
重点内容:
鲁道夫·斯坦纳曾经说过:如同大自然为物质体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一样,教育者需要为出生之后的生命提供合适的物质环境。
在创建环境时,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意识到来到这个地球的这个新生儿是一个大大的感觉器官,他需要保护,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孩子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会对他的物质体产生一个效果---比如惊吓、非常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或其他扰乱儿童的各种感官刺激。
对于婴儿的生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食物供给同样重要,眼神交流是关系模式中的重要部分,不仅仅在生命的头几年,包括余生。
抚养孩子的成人需要对一件事始终保有深深的尊重与好奇,那就是:观察孩子究竟处在他成长轨迹中的哪一步。
成人必须知道,孩子早期在任何特殊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会永远保持,无论是行为、外貌,或者别的什么。父母和照顾着应该欢迎这个阶段,因为它代表了孩子的进步。
对我的启发:
越小的孩子越是整体,分不清自己手、脚、胃等,就是“一个”器官,环境中的声光电都会对孩子有大大的影响。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及很小的时候,成人要做的是保护好孩子的感官。孩子需要的不是过多的新鲜事物的接触刺激,他需要的是保护和稳定的节奏,这才是我们应该提供给孩子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3岁之前的孩子对妈妈的感觉很特殊,他觉得“自己”跟妈妈是一体的,所以孩子理解不了妈妈出去等。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需要眼神的交流和关照。很多父母或者照顾者,都明白要孩子的饮食很重要,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吃很多种类的食物,补充各种营养素,却往往把与孩子之间的连接看的没有那么重要,这点需要更多的父母认识到,与孩子的连接跟饮食营养同样重要。
在实际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室的环境布置:物品摆设、灯光、墙壁颜色等我们都选择的是柔和的色彩、大自然原木的颜色,而不是普通幼儿园的五彩斑斓,这样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视觉感官;
在日常中,不放电子设备的声音,像扩音器、电子播放器等,我们老师都是自己唱歌,没有了电子声音的刺激,能够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听觉感官;
老师们多多地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给到孩子更好的安全和信心。
把孩子的眼神连接和孩子特殊阶段的表现内容,传递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孩子。
(自己家:)减少家里带光带声音的塑料玩具,慢慢过度换成自然简单的玩具,与孩子多进行眼神交流,告诉爸爸爷爷奶奶也要多多的与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在确信中陪伴孩子长大,面对孩子的特殊阶段的表现,不焦虑,自己心安也是带给孩子安全感的一个重要点。
#1岁的孩子:迈出独立的第一步#
重点内容:
最重要的是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迈出第一步的正确时机,并独立做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挣扎,但最后他会享受到不被强迫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我的启发:
婴儿探索周边世界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还有可以模仿的对象,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做任何比较,就像静待花开一样,等待孩子的成长与改变。
在实际中的应用:
0-3的班级准备安全的环境:教室中做好桌角等防护,避免孩子发生磕碰;柜子做好固定,避免孩子手推或者手扶碰倒;孩子的玩具放在柜子的低处,孩子自己可以够到,孩子玩什么自己做主自己去探索;教室内孩子可以接触到的物品都是安全可靠的,没有危险物,比如混龄班的毛线、棒针等
其他:不使用学步车
#2岁的孩子:说出第一个词#
重点内容:
成人对语言的使用绝对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必要环节。
我们学习语言的方式,会跟运动感相关,就像站立和行走需要使用肌肉完成一样,喉部肌肉也会被训练得去用来发出声音和说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重视把语言和运动连接在一起的原因,不论是颂词、节奏、还是歌曲,都伴随着孩子全身部位的运动。
给孩子讲故事是可以给予更丰富、多样语言的另一种方式,3岁以下的孩子去想象和“看到”一个故事情景的能力还在起步阶段,所以要给孩子听简短的故事,这些故事最好和孩子经历过的事物有关,不论其经历的时候成人在不在场。
我们每时每刻的临在和对孩子的直接关注将会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也有助于孩子总体的健康成长。
对我的启发:
孩子的语言发展和两大方面有关:一是成人的语言使用,二是孩子本身的运动。
现在的孩子接受了很多事实性知识,却忽略孩子运动的重要性。在平时,就需要成人有意识的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机会。
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园内,每一位老师用心和孩子沟通交流,跟孩子相处的每时每刻都临在当下,对于特别小的孩子,更要用丰富的语言和他们说话,哪怕是换纸尿裤喂辅食的时候。
教室要创造出安全自由的环境,孩子们可以任意去运动去玩耍,带着意识创造适合孩子玩耍的空间。
#3岁的孩子,第一个思维觉醒了#
重点内容:
孩子能更多地理解行为和关于行为的心境,但很难理解用语言解释的智性概念。
我们无法教授孩子如何思考,现在和以后都不行,但我们可以对于我们自己如何思考,以及我们自己在孩子身边如何处理事件有所觉察,我们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行为、习惯和对人类道德的奋斗来教育孩子,我们不强加,而只是展示我们的方式来确认我们自己是值得被模仿的对象。
对我的启发:
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自我成长,展现在孩子面前的自己是个越来越好的榜样。
在实际中的应用:
老师要多学习,将自己所学用在实际带班日常,也要把适合孩子的教育理念传递给背后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