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3年,英国使臣来到大清王朝,带来了大量的礼品。
马上要见到最伟大的东方统治者乾隆皇帝了,英国人心中充满了期待。然而这时,双方却产生了一场严重的冲突。
原来是,中方官员把英国使臣安排住下之后,提起了一件事:过几天,你们见了皇帝,得三跪九叩。这三跪九叩,你们会吗?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一听,愣住了。三跪九叩?那可不行!我们来这里,是想和你们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怎么能让我们三跪九叩呢?
清朝官员一听,也傻眼了。什么?平等的外交关系?我们天朝上国,和你们怎么可能有平等的外交关系?你们不是来给我们皇帝进贡称臣来了吗?
马戛尔尼一听急了:我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殖民地遍布全球,怎么可能给你们进贡称臣!我们在英国,除了对上帝,从来不会双腿下跪。想要我们三跪九叩,没门儿。
清方官员一听,气坏了。以前他们接待过无数外国使臣,包括一些西洋的使臣,从来没有人拒绝下跪的。怎么到你们这儿就不行了。
于是两国官员就这样僵持不下了。
我们知道,在传统社会,礼仪意味着秩序,意味着纲常,是天大的事,绝对不能让步。乾隆马上派大臣和珅亲自去谈这个事。
事关国家尊严,到底跪还是不跪,和珅和马戛尔尼谈判了许多回,双方谁也不肯让步。
最后,办事圆滑的和珅给了个解决方案,双方各退一步,英国人同意在各国使臣行礼的时候,他们混杂其中,单膝跪地,随众俯首,跪三次,俯首九次,中方也不再勉强他们非要把头碰在地上。这样在场的人看来,英国人算是行了三跪九叩礼了,顶多是不规范而已。
英国使臣按约定,混杂在贺寿的队伍里行礼如仪,大家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乾隆皇帝当时也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悦。
不过,庆典结束后,马戛尔尼发现,清朝政府对他们的接待标准迅速降低。每天送来的饭菜数量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而且远远不如以前可口。显然,清朝官员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不懂事的英国蛮夷”的愤怒。马戛尔尼也知道,行礼事件,降低了出使成功的可能性。
但英国人在典礼上的傲慢,并没有影响乾隆皇帝对英国礼品的好奇。庆典后第二天,乾隆就命人把英国礼物拿过来,细细观看,有点失望。他没看到类似“自行人”、“机器狗”那样巧夺天工的玩具。
真正让乾隆皇帝感兴趣的是那批英国贵族的肖像,他觉得这些肖像画得很好,很逼真。不过,对于西洋画法,宫中的西洋画师郎士宁早已经向乾隆展示过了。所以乾隆认为,这也算不上什么新奇。
听说自己的所有礼物,都没能引起乾隆的兴趣,马戛尔尼很失望,不过他还保留了最后一丝希望。因为英国使团还准备了最后一样东西。这东西虽然不是什么高精尖产品,但英国人认为它肯定会在中国打开销路,成为对华出口的主要货品。这就是英国马车。
然而事实证明,这又是一厢情愿。英国国王送的马车,乾隆根本连看都没看见。因为车子的形制不合清朝的规矩。
因为西式马车车夫的座位位居车厢的前面且高高在上,车夫背对皇帝,不合清朝的的礼制。难道皇上会容忍有人坐他比他还高,把背冲向他吗?英国人最后一线希望落空了。
英国人不愿意痛快地下跪,送的礼品,又让乾隆不太满意,所以乾隆皇帝对英国使团非常反感。而马戛尔尼偏偏在这个时候,又通过和珅向乾隆送来了一封信。英国使团来大清,是干什么来的?可不是真的只为了给乾隆皇帝过生日。他们还有正事没办呢。他们在信中,正式提出了英国的几项主要要求。
一直到见到马戛尔尼的这封信,乾隆皇帝才明白了英国人的真正目的。即使是英国人痛快地给他下了跪,乾隆皇帝也绝对不会同意这些要求,何况他现在心情不好。乾隆皇帝当天就给英国使团下达了一道长长的谕旨,遂条驳回了英国人的请求。
关于开放珠山、宁波、天津,乾隆皇帝说:一口通商这么多年,一直很顺利,所以不能更改。
关于英国人想“获得”一个小岛,放置货物,乾隆皇帝说:“大清每一寸土地,都有明确的主权,这个事尤其不能答应你。”
至于让生活在广州的英国商人,想获得更大的自由这个小小的要求,乾隆皇帝同样断然拒绝。
关于改革广州贸易体制并公开关税税率,防止海关关员索贿,乾隆皇帝的态度也是向有定例,不容更改。
总之,马戛尔尼的所有要求,一字不落,全部被否定。
乾隆的这道谕旨,等于向世界宣告了通过和平方式打开中国大门的不可能。乾隆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下了一个多大的错误,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乾隆不了解当时世界的大势,缺乏与时俱进的应变能力。他完全不了解当时的西方世界已经开始全方位超越中国,不久即将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英国人送给他的礼物,实际上是西方世界对他进行的一次明显的警告和示威,一向精明的乾隆皇帝居然麻木不仁,毫无察觉。
长期以来的顺境,辉煌的统治成就,让乾隆皇帝过于傲慢自大,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敏感。本来,他几十年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大清江山永固,杜绝对大清的一切威胁,可惜到了晚年,最大的危险来临,他却没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