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一、儿童阅读的意义
王文丽老师在讲座的开头引用了苏轼词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当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集有《人间至味是清欢》。何为清欢?清欢就是简简单单的,不夹杂任何功利心的快乐。
王文丽老师的读书报告命名为《读书至味是清欢》,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不夹杂任何功利心、不给阅读附加任何条件的阅读是最快乐的。
王老师引用了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话,来说目前国内的阅读状况“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方面,当下大家已经注意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对阅读都是推崇备至的。
各种各样的杂志社、媒体、图书人都在向大家推荐各种各样的儿童读书,儿童读书空前地丰富。
另一方面阅读也被附带很多的条件,一些人把阅读当成救世良药,希望孩子通过阅读学会写作,考到高分。
还有一些人希望看到孩子的阅读效果,让孩子做阅读手抄报,写读后感。充满功利性的阅读,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业负担,扼杀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王老师认为老师要支持孩子,而不是支配孩子们读书,儿童阅读教学不是追求读书效果而是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对儿童阅读的评价不是一时而在于一世,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才能转化为真正有营养的一部分,她期待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能够保持初心,安静地去做阅读这件事。
二、大量地读、广泛地读
书作家童喜喜曾经提出过,书是粮食不是药。我们吃食物来滋养身体,精神世界的粮食是书籍。身体需要的养份是各种各样的,精神世界的养份同样不应该是单一的。
鲁迅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王文丽老师也说,儿童的阅读应该多样化,各种类型的书籍和作家都要涉猎到,这样精神世界才能健康、茁壮地生长。
三、自已造书单
在选择图书时,王文丽老师说“别人的尺子,自己的眼观”,可以借鉴专家学者的书单,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去阅读,创建自己的阅读书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通过大量的阅读,建立自己的书单。
曾经有一句话这样的话震撼了我:现在最可怕的情况就是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的教阅读。
不读书的老师内心是枯竭的、干巴巴的,怎么可能教得好学生阅读呢?
王文丽老师一再鼓励大家做阅读的老师,每周要读书,实在没有时间,一个月读一本,一年也读了12本书。
几年积累下来,头脑里积累了大量的图书,自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带着孩子读书时内心也更有底气。
以前的我虽然很少接触童书,但自从有了孩子后,我基本把市面上经典的绘本、图书读了个遍,每次为学生们推荐的读物都是我自己读过的,适合小朋友们阅读,能引起小朋友的阅读兴趣的书籍。
阅读重要思考和感悟。所有的阅读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始于阅读,终于生活,从别人的经历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高雅,更有诗意,守住内心的美好。
三、师生共读的基本策略
老师在拿策略教,而不是刻意地教授学生学会阅读的策略。孩子们阅读策略从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没有大量的阅读做支撑,阅读策略的教学不过是无源之水。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还有一些共性的阅读方法可以和孩子交流讨论。
王文丽老师提练出了一些很实用的阅读方法:如猜想、抓重点、比较(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比较,中外相同故事的比较),连结,表演,统整。
阅读是一种很个人化的活动,可以在阅读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阅读经验。对于小学中低年段来说,所有的阅读方法只能是交流,不应该是硬性推广。
四、阅读,让人生的答卷更完美
习主席说: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坚持阅读的人思想如大海般深邃、宽广,阅读拓宽生命的维度。阅读永远都不能急,坚持读,慢慢来,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阅读特色。
王文丽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开展儿童阅读课程的方法、策略和勇气。现在需要的就是投入到实践,带领着孩子们不带任何功利性地阅读,引领着孩子们走上一条幸福阅读的道路,体味读书的至味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