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所谓能力其实是由认知力和感知力组成,其中认知力是对这个世界认知和了解的能力;而感知力是对这个世界感受和体验的能力。是一种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所谓认知力,无非就是对世界万物的判断,你的判断越接近事实,你的认知力就越高。 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关于认知力最形象的一个例子,就是股市中的一句金句:“在股市中只能赚自己认知力以内的钱,不然靠运气赚到的钱总会靠能力亏回去的”,可以看出来认知力的重要性。但在培养认知力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两种思维方式的误导。一种是确认偏误,就是人们总倾向于寻找证据来支持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抵制不同的看法;这个让我们往往只愿看见自己想看到的,却选择性忽视那些发生在眼前但对自己想法不利的事情,当你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往往就是掉进认知的陷阱里。第二种就是是因为大部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自信心,总是倾向于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很多事情,真的没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因此对未知充满敬畏,对对手保持尊重,才不会失去被盲目的自信阻碍向上生长的道路。
感知,是人的感官接收各种外来信息后的情绪反映。因为感知,我们建立起和周边环境的美好链接,这种美好反过来滋养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拥有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感知力也成为感受力,是作为生物特别是人所独有的特性,感知力敏锐的人,对于外界所给予的刺激反应比常人激烈。我个人觉得具备感知力是为了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处,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与灵魂。因为从来不是世界缺乏美,而是缺乏细心发现美的感知力;不是世界不精彩,而是我们屏蔽了精彩的生活;失去了感知力,我们也对外界似乎产生了一种无感无味的抗体,对外界产生了免疫力。感知力也不是与生俱来,最重要的方法是始终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和敏感。比如我喜欢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记录下来,分享出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与过往的自己进行斗争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与纠正自己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遇见更好自己的过程。通过感知力这种感知力的提高让我更加敏捷地感受事物的成长,洞察事物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对自我进行认识,进行反思自我,感知到自己的与世界与人的关系。
其实还有一个部分,一定会有人对这个世界、对人的生命、对人的人生,产生独到的见解,这个部分想要让别人理解和认同就更难了,否则又如何称之为“独到的见解”?这是在认知力和感知力基础上,最终升华的综合素质,领悟力。
“领悟”这种语境里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发现自己过去对某件事物的看法是错的,或是不够完整的,因此而釆用的行动是欠妥的,不适当的。
“领悟”不是某一种知识的更新,而是影响人具体行为的源头上“看法”的更新,是认知上的更新,再进一步落实在行为上的更新。
真正的领悟,一定会表达为行动,表现为知与行的合一。
人的认知,决定着他对自己触碰到的世界的感受,没有人可以在自己的认知以外,去感受这个世界。
人只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去感受人生的快乐和痛苦。
再往下描述,可以直接这样说:这世上也许还有90%的快乐,并未被自己的生命感受到。
每个人都是自以为是的自己,然后再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
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情绪的状态下做出来的行动和决定。
人做什么事都是心甘情愿的,那么他的身心感受就一定是自由的,轻盈的,可以飞翔的。
任何的付出感和责任感,其实都是身心的不自由感,生命的束缚感,生活的沉重感。
“心甘情愿”的人生境界,真的很高,特别是不设前提条件的心甘情愿。
所谓“圆满”,就是人对这个世界没了任何的索求,包括对自己的“自我”也停止了向其的索求,不再要求“我”要对自己交待任何的成就。
这两种索求都没有,人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生命就得到了大自在。
物质、能量、意识,这并不是三种不同的事物,而是同一件事物的三种属性。
觉察力,其实是人打开自己生命,去接纳并连接一切的能力。
“觉察力”的精髓就在于:放开自己的生命。这是人可以做到的最好的:放下。
与“觉察力”相反的是人的自我,“自我”最擅长的是封闭人的生命,让生命只是选择性地活在某一些单一的维度里。
多数时候,大脑并没有服务于人,人却服务于大脑,被大脑所操控。
一个人被别人所操控与被自己的大脑所操控,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多数人的大脑里,安装的行动指令并非是属于自己的,并非是自己原创的,绝大部分都源自于其他人。
事实上,手机上的短视频通过对大脑持续刺激和塑造,已经操控了足够多的人。
从未审视过自身价值的人,从未去寻找过生命本真的人,从未用行动去践行过生命价值的人,大脑里不太可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指令。
每个人都应该退出自己的大脑,去审视一下自己大脑里安装的各种程序。行为塑造大脑,用新的行动,把自己的大脑进行重装。
所有的改变和转折,都只能发生在当下;
所有的灵光乍现和幡然悔悟,都只能发生在当下;
所有的理解、接纳、尊重,都只能发生在当下;
所有的领悟和觉醒,都只能发生在当下。
产生改变的机缘只存在于在当下;
支撑改变的心灵的力量,只流淌在当下;
促进改变的行为只会发生在当下;
一切的成长,只发生在当下。
静,在当下;
真,在当下;
美,在当下;
爱,在当下。
一个人能被别人理解的部分,只能是人们共性的部分,即使是人类共性的部分,也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理解。
至于个性的部分,想让别人来理解就难了,这部分本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源泉。
其实还有一个部分,一定会有人对这个世界、对人的生命、对人的人生,产生独到的见解,这个部分想要让别人理解和认同就更难了,否则又如何称之为“独到的见解”?
也正是因为这样,“老子”独到的五百言的见解,二千多年了,现代人仍然在不停地进行重新解读,解读的人的“理解”也仅限于是自己的理解,那个地方只有“老子”一个人去过,你不能说自己想出来的这个地方,就是“老子”去过的那个地方了。
现在才知道,真正有独到见解的人,就安享自己的孤独吧,就去享受自己独到的见解吧,别去求任何的理解和认同了,老天独慧于你,仅此一点,足以证明自己的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