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日更之思考快与慢

日更第二十六天

第一部分:人在思考问题时,一般有两套系统,“系统1”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几乎不需要我们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而“系统2”则懒惰,工作起来就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确。由于系统2过于耗费精力,所以生活中的大部分思考都是通过系统1来完成的,所以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比较高。

第二部分:系统1都会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呢?1、小数定律:在做出结论时,取得调差样本过小,结论不准确,有时候会对随机事件做出错误的因果逻辑解释;2、所谓锚定效应: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受接受到的的一些不相关数字得影响,做出没有逻辑依据的判断;3、可得性偏见:评估事件时,会对自己理解范围内,或者经常接触到的部分给与较高的权重,即忽略或低估自己不了解的部分。比如,高估自己在团队工作中的贡献程度;高估经常被媒体报道的灾难或疾病的危险程度。4、焦虑情绪与风险政策:由于可得性偏见,人们会对概率较小,但是媒体报道的时间格外关注,甚至影响到政策方针;5、琳达问题:即在做选择时,会忽略基础比例,而看重已知的未必有逻辑关系的资料的比重,想人的职业,创业的成功率,项目的成功率等;5、回归现象:如果学生在日常练习中的成绩是围绕某个平均值波动的,那么一次特别突出的成绩后成绩多半下降,一次特别糟糕的成绩后成绩多半上升。但用因果关系去解释这一现象就会引发错误,比如得到结论说:批评比表扬更容易使人进步。

第三部分:由于系统1存在以上的认知偏差,而人不自知,所以在做出判断时会存在过于自信的情况:1、光环效应: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以点概面;2、自信不可靠:比较可靠的专家知识来自于有规律可循的领域,并应通过长期训练积累而来,比如消防队员、护士,等等。在规律尚未被人类掌握的领域,自信的专家不会比猴子做得更好(作者所举的例子包括股票投资和社会政治);3、过于乐观:在做计划或者决策时过于自信乐观,没有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应该在做决策时尽量争取不同的意见,尽量全面的思考问题;4、量化公式可靠:量化公式可以帮助修订主观判断的偏差。比如,有评分表帮助的面试官会比单靠主观判断的面试官做出更准确的面试判断。

第四部分:系统1的认知偏见对经济决策方面的影响:1、风险厌恶:我们在做获利时的决策时,更倾向于确定性的中位数额,而不是高概率的高数额,而在不利于自己的决策时,更倾向于高概率的数额,而不是确定的中位数额;2、禀赋效应:人们会高估已经获得的物品的价值(因为厌恶损失),除非这个物品的主要属性就是交易(比如钱),这也就是不愿意改变现状的原因,包括工作,婚姻等;3、心理账户: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帐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而这种心理记帐的方式和运算规则恰恰与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此经常会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例如,对于亏损的股票和盈利的股票设置了一个账户,而不是根据其当前的走势来决定买卖,丢钱和丢电影票会影响是否会再次购买电影票;4、框架效应: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在医学上的存活率和死亡率的表述,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表述。

第五部分:似乎和前面有点不搭嘎了,思考起了人生,讲述了人对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的测量。实际的痛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苦,记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更多的时候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峰值体验),不管是灾难合适突然降临的运气,对我们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的阶段性的,其边际效益随着时间递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思考,快与慢!》书摘 第一部分 系统1和系统2第1章1、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
    巴山小羊儿阅读 12,137评论 0 6
  • 使用XCode 9.3新建项目,将老项目里面的东西整理了一下移到新项目下。然后队友用xcode 9.2打不开项目,...
    Sweet丶阅读 6,831评论 1 1
  • 听完3节《时间管理》课(10-12) 原文:(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三条) 1.专注做事,一次只做一件事,人生专注一个目...
    思量岛阅读 838评论 0 1
  • 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 我在世间的某一角 眷恋你唇畔的温柔 想念你怀抱的温度 思念你气息的味道 还有那五官不是精致的...
    随心随新阅读 1,599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