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起,具体多小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的梦想就是写作,写自己喜欢的文字。
我觉得有这个想法应该是和我从小爱看书有关。那时候看书完全是拿来主义,有什么看什么,慢慢也练就自己一目十行的本事,有篇文章,名字不记得,但是当时无比打动了我,写到:不知道为什么,梦里总是有海?作者书写了他的大海情怀,而20多岁才第一次真实看到大海的我却一直为之感动。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记性算不得太好,尤其现在,可是成长中的某些前段,始终萦绕在脑海,清晰的仿佛才发生一样。
从上小学开始,作文从来没困扰过我。不知道是不是看过一些书的缘故,自己便领略了写作的黄金法则: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写作还是看图作文,每每这时,老师通常都会为我们读一篇范文,然后再让我们回去写。我每次能非常好的在范文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文字,不仅让老师欣喜不已,也让邻居同学的妈妈十分羡慕。一次妈妈出门,带回来一本厚厚的作文书,我如饥似渴地读,想一口气把这么好的作文都读完,心里更是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这个年纪也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文。加上来自老师的认可,越发喜欢写作文啦。我的小学是铁路小学,大概是四五年级时,学校组织参加铁路局举办的作文竞赛,我得了好像是二等奖。当某天间操时间举办颁奖典礼,我的名字被念出来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是蒙的,一直到回教室都是晕乎乎的。那一次经历的直接影响便是使我对写作由喜欢上升到热爱。
到了初中,对于语文的喜爱只增不减,这与老师也有一点儿关系。在我家那样的小镇上,出门一走全是熟人,其中得有几个沾亲带故的。我的语文老师就是我的一个远房舅舅,虽然之前我从不知道。亲戚关系,最重要的是语文成绩的优异使他对我格外关照。记得有一次放七天假,语文作业留了一大堆抄写和日记,我竟然胆大包天地没写完。等到开学检查作业时,十分清楚地记得老师一个个认真地检查。到了我这,我忐忑不安地说把作业落家了,语文老师只说一句,我相信你。对于老师的这份信任,至今想来也无地自容。那会儿,我的作文深受他的认可,总拿来做范文。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我写的是我家门口的那条小河。当时是周日,我写之前还屁颠屁颠地跑到大门口,仔细地观察我再熟悉不过的小河。当时大概是上午九十点钟,阳光明媚,照在在小河上倒也十分好看。于是我写到,阳光洒在河水上,波光粼粼,仿佛一片片金子一样。之后在点评作文时,这句话尤其被语文老师指出写得很好。这让我明白,写作还是要用心体会和观察的。语文老师只教了我一年,初二从分班后就换语文老师了。但现在想想,他绝对是一个性情中人,黝黑的脸庞,洪亮的嗓门。记得有一次,我们月考成绩实在太差了,他非常愤怒,口若悬河地骂了我们一节课,唯独表扬了我们几个发挥还不错的同学。现在回想,绝对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因为喜欢写作,便成为了学校广播站的一名编辑,还加入过学校的文学社,好像还往杂志投过稿,收到了编辑的回信,让我小小的得意了一把。
高中生活的开始,我便知道自己是一定要学文的。没办法,谁让我是一枚标准的理科白痴。记得学校聘请了一位老教师来专门上作文课,一位文质彬彬的老爷爷。他不仅有才华,教得好,更是一位细心的人,总把我们的一些好点的作文编成小册子。而我们的作文,他都一一仔细阅读并点评,我的作文也有被他当做范文的。现在后悔当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没把自己的作文保留下来。不是说当年写的多好,只是现在不知为何写不出那样的文章了。上高中时,作文都是800字吧,依稀感觉那会好像拿到作文题目后,稍加思索,便三下五除二写完一篇作文。
可是,上了大学以后,写作的能力仿佛一下子消失地无影无踪。再也写不出那样完成之后自己会读好几遍的作文了,好像以前完全是为了应试。新兴社交的出现,使我放下了笔,忘了最初的梦想。后来,更是迷上微博,乱说着自己无病呻吟的矫情。如果只是一直这样,也不会苦恼。只是我总是不甘心,怎么从小就想做的到了可以实现的年纪就放弃了?怎么让自己一直细心呵护的梦想妥协给了现实?怎么找不回那个痴迷写作的我呢?
写作的荒废,梦想的妥协,只怪自己的不坚持。或者题目更准确的是,我没实现的梦想,叫做妥协。偶然接触简书,发现许多和我一样曾经迷茫过的小伙伴。或许,或许,我能重新拾自己的梦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