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目标:熟练运用马克笔平涂技法,把颜色铺均匀的同时,能做到突出主体物细节。
预期结果:能够自主选择颜色,在做到颜色正确,均匀的同时,也能表达更为微妙的细节颜色。
练习结果:通过对配色方案的模拟,及在绘画过程中进一步的改善,使画面更接近原图。能基本表达细节,但对马克笔铺大色块的均匀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画前分析:
1. 色块分析
通过对图片的模糊化处理,省略细节后,迅速找到大的颜色块面。
2 . 配色分析
原图的色彩饱和度较低,逐次提升其饱和度后,能发现其中还有更丰富的色彩细节。
整体的墙面颜色是红色的,上面再叠加一层粉紫色。
暗黄色墙体上叠加的颜色是偏灰蓝色的。
3. 光影素描关系分析
通过分析,可看出原图处于比较明亮的光影环境中。在作画过程中,可以适当提升主体物“两只鸟”的明度&纯度,和降低背景物及屋檐的明度&纯度,让主体物更凸显处理。预计处理的光影关系会更接近与中图的效果。
步骤:
发现问题:
-
通过颜色间的比较,发现墙体的上半部分红色纯度较高,下半部分纯度太低,造成了太过鲜明的对比,使得我原本要重点突出的近景“鸟”的集中点被墙体过于分散了。另外,蓝色屋檐的颜色饱和度虽然被降低了,但它整体还是处于纯度相对较高的蓝色。由于,之后鸟的色彩也是蓝色系,所以要把屋檐的纯度再降低一级。凸显出“鸟”的色彩。
-
第二次处理后,发现自己把蓝色屋檐颜色压得太重了,反而没把空间的前后层次突显出来。
-
圆柱的体积关系没有被明确表达,转折位置和体积感有待调整。
-
瓦楞的颜色纯度偏高;瓦楞的边缘线需要稍微修直一些,因为建筑的边缘相对比较平直的;同理,院墙的线也是比较直的,需要用比较干脆的直线把其区分开来。
屋檐的瓦楞是一个长条形的圆柱形,所以在处理时应该有意识的去体现它的正常弧面,并恰到的表达其亮,灰,暗面。我在刻画时过于突出了覆盖在上面的颜色,反而把其体积感减弱了。
-
鸟的颈部的过渡面过于亮,没有很好的起到亮色与暗色之间衔接的作用。同理,尾部的亮色过渡也比较含糊。另外,右边的鸟的形状有些尖了,应该是偏圆鼓鼓的样子。
解决方案:
用颜色相对偏低的红色,再刷一遍红墙的整体,降低上下两部分之间的对比程度。用偏紫色调的蓝色再铺一遍蓝色屋檐,减低其色彩的纯度。
-
后续要用彩铅把蓝色屋檐颜色稍微提亮一些,凸显出前后空间。而接近主体物“鸟”的墙,再稍微弱化一点其颜色。
增加了圆柱屋顶颜色中的重色,并适当做了从重色到亮色间的颜色过渡,增强对比性。
尝试用棕色或偏紫灰的颜色降低瓦楞红色的纯度;用亮灰色,及紫色进一步把瓦楞和院墙区分开来。更有意识的用色块去表达圆柱形的弧度,弱化覆盖上面的线条及修饰色,在色块过渡中,圆柱体的体积感体现出来。
-
把鸟看成是一个圆锥体,光是从右上方来的,所以鸟的颈部应该有一个亮,灰,暗的过渡。同理,鸟的羽翼上,也要用一层浅蓝做出亮面来。
总结:
这幅画我在细节处理上还是有待加强,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依靠老师指出才能意识到。主要是没有真正学会带着体块思维去观察原图。或许在一些大色块上自己是有注意到要考虑光影体块的,可到了更细小的地方,因为光影不那么强烈了,就忽略了对光影和体块的观察、思考和验证。这样容易把自己的作画思维陷入到抄颜色的细节里,不但影响了作画速度,更重要的是会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没有头绪。
在下一幅画中,在画前除了对大色块之间体块和光影的分析之外,在着力去刻画的细节物体上,同样也要做体块和光影的分析。进一步让自己的作画思维变得更加流畅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