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饥肠辘辘而醒,穿街入巷,饱餐而归,欲再睡,无奈睡意全消,小城风物历历在目,遂记之,是为第一篇。
上天对小城是眷顾的。
汉江在这里柔软的划了一个大写的S,像母亲一样将小城轻轻揽入臂弯。若说早春舔舐江岸的水涛是轻轻的摇篮曲,那么初秋激荡的江水则是饱含期望与不舍的殷殷叮咛。汉江给小城带来舟楫渔米之利,赋予其刚健敦厚的人文精神。
秦岭巴山之于小城和汉江则更像父亲揽起家庭的强有力的两只臂膀,为这一方水土阻挡冬天来自北方的寒冷,抚育之以四时山珍,锻炼其以“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气魄。使其地处西北而气候极像江南,行政属陕但饮食又近川味。
小城的绿水青山深处生活着著名的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羚牛和金丝猴,为这里的山川溪谷平添了几分灵气。岁月流逝,即使当初“汉江明珠”的铅华已被时光洗净,但在清贫之中,小城仍旧用它的一隅乡村庇护了地球上最后的七只朱鹮。
朱鹮是忠贞于爱情的鸟类,小城和朱鹮的故事,常常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西湖边上梅妻鹤子的和靖先生。其实又何止只是鸟,又何止仅仅限于朱鹮,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山川草木,河流溪谷,田园小城都需要也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
小城的人文底蕴是深厚的。
“葱葱者龙亭草木精华纸故乡,巍巍乎古冢汉家骄子魂归地”。这里是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的封地,牛头山下,汉水之畔,山不高而沃野阔,也许只有这里才能供养和安葬一个以柔软和亲民的材质成就文化平民化,进而影响世界文化进程的伟大灵魂。
小城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变化,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位知诗书,懂礼仪,有风骨的读书人。在久远的时光中,他曾与杜甫、白居易、苏轼、文同等诸多名士惺惺相惜,诗酒唱和,也曾随着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揭竿而起,留下很多供后人瞻仰膜拜的人文印记和感人故事。
时至今日,小城古风犹存。行走于小城的巷陌之间常常看到居民于房前屋后开辟的菜地,菜种植花,颇有诗意。门口张贴的对联多为手书,字体以颜、柳居多。
因工作关系,曾有幸拜访当地极为有名的一位文史专家。闹市背后,建于上世纪的机关家属院已显破败,老树下、杂草间,横卧不知年月的石兽及残碑若干,房屋为平房,室内无厨厕。先生年近耳顺,与老伴居,精神极好,讲起小城文史如数家珍,其热情让人感动,其对当地文史研究的深度使人敬服,其对乡土文化的思考和见解令人感叹。
如果说每一座城市在现实之外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人文气质,我想耕读、学养以及抱璞守拙的风骨也许就是这座小城的人文气质。
随着高铁的开通,小城已经形成南通成都平原,北达三秦腹地,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小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宁静恬淡也将成为过去,面对扑面而来的时代洪流,祝福小城不失本我,再焕汉江明珠的历史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