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怀念从前读书到深夜的日子。
那时还算是个小姑娘的我总是打着手电筒缩在被子里像耗子一样啃着藏在枕头下面的零食,然后近乎雀跃的翻开那本省下早饭钱才买到的书,把夜晚拉长成一个人的热闹宴会。
在热闹中出场的有漂亮的吉普赛女郎爱丝梅拉达,满腔仇恨归来的复仇者唐泰斯,一天看四十四次日落的小王子,用心血染红玫瑰的夜莺,还有我始终偏爱的骑着光轮两千的哈利波特。
那样的夜晚,夜空、群星、甚至窗帘上月亮的影子都是富有诗意的。
虽然到了第二天昏昏沉沉的去上学时,连物理老师嘴里的重力摩擦力都搞不清楚是什么,但我丝毫不为此苦恼。
唯一让我感到怅然若失的事是手里的书即将读完,书包里的零食所剩无几。
据说我小时候是很爱哭的,但自从有了记忆并逐渐长大后几乎没有再在人前掉过眼泪,但读书读到泪眼朦胧的时候是不能算的,因为从不觉得这种时候的悲伤会让人感到羞耻。
记忆中第一次读书掉眼泪是因为张爱玲的《花凋》,久病的川嫦买了一双新皮鞋,满意的觉得可以穿两三年,结果很快就去世了。读到最后一句“她死在三星期后”,我把脸埋在枕头里仿佛自己也一起死掉了,为什么不能让她再穿穿那双鞋,满足她生的渴望。手电筒的灯光斜斜地打在床头的墙上,只有一个寂寞的影子。
以后再哭就会关掉灯,抱着书,仿佛想要安慰谁。
毕竟需要安慰的人太多了。
比如菲茨杰拉德笔下隔着海拥抱心爱的人门前那盏绿灯的盖茨比,太宰治笔下待人永远温柔但失去做人资格的叶藏,白先勇笔下躲在黑暗王国中,只有夜晚没有白天的男孩们,李碧华笔下做着虞姬梦却连假霸王都得不到的程蝶衣,苏童笔下受过新式教育却被高墙深院逼疯的颂莲……
他们好像都活着,又在活生生的痛苦挣扎无奈绝望中失去光彩。
盖茨比看见黛西一定像小孩一样手足无措,他死的那天早上还等待着对岸那个物欲女郎的爱情,可他也许知道自己等不到了,数十年的美梦已经破碎,那时候他在想什么呢?
叶藏就像酒吧的老板娘说的“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他笑起来应该是温暖羞涩的,无害到懦弱,即使是妻子被强暴时也只能躲在外面哭泣。
段小楼成亲时程蝶衣的疼痛一定和人鱼换脚后走在刀尖上相同。
颂莲那么骄傲的女孩子在失宠后是抱着怎样屈辱的心情去求老爷,破釜沉舟般的喊出“你让我干什么都行”这样软弱的话。
他们的疼痛时时折磨着我,有时夜里做梦都不忘落下眼泪。人生为什么竟有这么多苦痛?明知求不得的东西为什么还要义无反顾的冲过去?更悲哀的是人喜欢高估自己,以为总有幸运结果。
就这样在眼泪和零食中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逐渐展开,越来越多的人闯进我用被子搭建的小小王宫里。
村上春树和崛辰雄是唯美纤细的,舍伍德·安德森、毛姆还有茨威格的短篇小说最有意思,加缪的《鼠疫》和乔治·奥威尔的《1984》让人毛骨悚然,海明威和杰克·伦敦是热血沸腾的,劳伦斯和德莱塞是翻开第一页就舍不得放下的,最爱的推理小说被爱伦坡、钱德勒、卡尔、阿加沙和东野圭吾占满,最糟糕的是把莫言、陈忠实和方方当作色情小说读了,最舍不得读完的是萧红和大仲马,最讨厌的也是唯一一本至今都读不下去的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可惜夜晚太短暂,读着读着星星就不再闪烁,读着读着我就变成了大姑娘,不再能够轻易被虚构的故事虚构的人打动。偶尔想起年少躲在被子里读书的自己,还会不由感慨:那真是天马行空爱做梦的放肆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