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问世以来,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喜欢,在不同岁数、不同身份的读者人群以多种文字而得以青睐和多次重印,那么它究竟有什么艺术特色?造成如此的艺术魅力?
一部长篇小说受到国内外读者如此喜爱,它肯定具有长篇小说共有的基本的艺术特色,如生动的故事情节、主人公鲜明的性格特点等等,但《飘》不仅仅如此,它在上述长篇小说共有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还具有厚实的生活积淀、优良的细节描写和深邃的有历史穿透力。
一、优美的细节描写
在这部长篇小说,优美的细节描写表现在方方面面,如环境、性格、故事情节等等,简直是一部美的细节描写宝典。如下:
1、优美的自然环境细节描写。如:那年春天来得早,下了几场春雨后,粉红色的桃花,星星点点的山茱萸,花一下都绽开了,把暗淡的河昭和远处的群山点缀得绚烂多姿。
在花朵的妆扮下,大自然的初春如处子一样,如此美好!
再如:这里是一片欢乐的土地,有白色的房屋,有宁静的耕地,有缓缓流动的黄浊河流,但这里也是一篇反差强烈的土地,有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也就有最幽暗的……
有色彩、有对比,拟人化、活性而又充满了深情的爱意!
再如:他们爬上了山坡,那座白房子就以完美匀称的雄姿展现在她眼前,高高的圆柱,宽宽的阳台,平平的屋顶,美得如同一个自恃魅力无穷、倾国倾城、落落大方的美人儿。
斯佳丽爱屋及乌,因喜欢阿希礼,就连阿希礼家的庄园也呈现出一派优美的色彩。
在玫兰妮临产时而斯佳丽去找米德大夫的路上,写了大量战争时的景象,如:
斯佳丽从死人身旁跨过,也从活人身旁跨过,有的人躺在那里,目光呆滞,手按在肚子上,肚子上凝固的血已经把破军服秋创面粘在了一起,有的人胡子被干血浆得硬邦邦……
多么残酷的战争,又是多么逼真的细节和情节!
2、逼真的肖像或性格描写。如对斯佳丽的描写:
可是她说话时还是面带笑容,故竟把酒窝显得更浓,浓黑的睫毛像蝴蝶翅膀似的扑闪个不停。
她美丽吧?真的仿佛是一只美丽的蝴蝶!
他们头一次注意到那双绿眼睛会说话,笑起来露出一对那么深的酒窝,她的手脚那么纤巧,她的腰肢那么苗条,他们对她大加赞扬,哄得她发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酒窝、身材、笑声,逼真吗?
每天早晨醒来,昏昏沉沉中,她仿佛又是斯佳丽•奥哈拉了,窗外木兰花丛中阳光明媚,鸟儿在歌唱,一股煎熏肉的香味钻进鼻空,她无忧无虑,恢复青春了。
景如其人,人在其中,仿佛一只鸟在树丛中!
书中有这样一段对玫兰妮性格的描写:“啊,你真是太好了!”玫兰妮热泪盈眶了,“这么好的人,人家怎么都把你说得那么不好呢?”说完话后她才发现这话说得太不知轻重了,不免有些惶恐,又一想自己有喜的事情怎么能跟男人谈呢,心里就越发惊慌,因而轻轻哭了起来。
这段是在玫兰妮和瑞特的对话中流泻出了玫兰妮纯真、善良而又矛盾的天性,写得自然而又生动。
即便是一个黑人奴仆,书中也写得非常生动,如:这时她的目光无意中落到了前排一个正唱歌的黑大汉身上。此人身材两米多高,俨然巨人一般,皮色乌黑,走起路来轻快有力,好似一头劲头十是的野鲁,露着两排白晃晃的牙齿在那里领头唱着《去吧,摩西》。除了她家庄园里的工头大个子山姆,逼世上哪儿还会有身材如此魁伟、嗓音如此响亮的黑人!
瑞特是书中和斯佳丽并行的一个主人公,书中有多处关于他的肖像和性格描写:他转身下车,跳到地上,斯佳丽忽然觉得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一个完好无缺的人,沒缺胳膊少腿,也没少一只眼,既没痛得脸色煞白,也沒得丁疟疾浑身蜡黄,完全是一幅吃得好好的健壮模样。他穿得也讲究。上装、裤子的料子居然还是一样的,而且穿在身上非常合体,既不是宽得直晃荡,也不紧绷绷的勒得人难以动弹。还是崭新的,根本看不到那种破衣烂衫、露出一身泥垢和两腿黑毛的窘相。他看上去似乎无愁无虑,现在单是这一点便已足够令人吃惊了,因为现在谁不是满面愁容、满腹心事、忧心忡忡?他那张黝黑的脸上是一脸的殷勤,两片显眼得像女人一样红的嘴唇具有露骨的挑逗性,就在他扶她上车时,他还放肆地嘻嘻一笑。
再如:他爬上车,在她旁边坐下,从他那袭十分合身的衣服可以看出,他魁梧的身躯一用劲,肌肉便都一团团鼓起来。斯佳丽一看他这幅模样,心头总会猛地一惊,感到他力大无穷。那宽厚的肩膀鼓得高高的,顶住了衣服,让她看得不觉入了迷,害得她心里一阵不安,倒真有点害怕了。看来他非但头脑灵活,不易对付,而且体格强壮,也一样不好对付。他一身的力气就隐藏在那清文雅的外表下,不时懒洋洋的,像豹子在晒太阳,动起来便矫捷得犹如豺子跃起扑食。
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外表,往往是女人喜欢的对像!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有多个人物,如斯佳丽的爸爸杰拉尔德、斯佳丽的丈夫查尔斯、查尔斯的伯伯享利•汉密顿以及斯佳丽的恋人阿希礼等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3、生动的故事情节的细节描写。如:她轻轻地走下台阶,仔细地回头看看黑妈妈有没有在楼上窗户里监督她。她从飘动的窗帘逢里并没有看到包着雪白头巾的大黑脸在漫不经心地窥视,这才大胆撩起绿花裙子,向通往车道的小路上飞奔,她趿着缎带镶边的纤巧舞鞋,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在这个故事情节中,用了“轻轻”、“仔细”、“飘动的窗帘缝”、“窥视”、“撩起”、“趿着”、“缎带镶边的纤巧舞鞋”,既有细致入微的动作,也有对女人衣着的精细描写,于细微处闪烁着撩人的故事情节。
阿希礼一打开房门,玫兰妮头也不抬就飞也似地往里一钻……
这是一个瞬间的故事情节,把阿希礼从战场回来,年轻夫妻相见而迫不及待的心情用廖廖数字而传神于纸上!
北军发动攻城战的头几天对亚特兰大的城防工事进行了炮击,炮弹四处开花,吓得斯佳丽两手掩耳、缩成一团直打哆嗦。她时刻提心吊胆,生怕一炮打来就会要了她的命。只要一听见炮弹飞来前的呼啸她就赶紧冲到玫兰妮的房里,扑到她的床上,两个人紧搂在一起,一边把脑袋拼命往枕头里钻,一边“哎呀!哎呀!”地直嚷嚷。
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对战争的恐惧更甚:只要炮声一响,韦德就吓得成了哑巴,炮声都停了,孩子还是死死抓住她的裙子不放,吓得连哭都哭不出来。晚上他不敢去睡,他害怕那一片漆黑,怕睡着了会让北方佬抓了去。夜里他那失魂落魄的低声呜咽一声声直刺斯佳丽的神经,让她实在受不了。
战争对孩子、女人、每一个家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忧虑、焦灼、悲伤、饥饿……
起初,玫兰妮痛得厉害时,就抓着斯佳丽的手,可是她抓得太紧了,简直把她手的骨头给捏碎了。就这样过了一个小时,斯佳丽两只手都肿了,青一块紫一块的,都没法弯曲了。斯佳丽把两条长毛巾系在一起,绑在床脚上,两头再打上结放到玫兰妮手中。于是,玫兰妮就像抓救生圈似的抓住那个结,时而拼命地拉紧,时而放松,时而又想把它撕成碎片。整个下午,她的声音一直就像落入陷阱、行将毙命的野兽。
这是写玫兰妮临产时的一个细节,多少得痛苦、撕裂!
4、细腻而美丽的心理描写。如:这一个星期过得真快,就像做了一场梦,一场飘溢着松枝和圣诞树芳香的梦,一场只看见荧荧细烛、闪闪银丝的梦,一场只觉得心理狂跳、时光荏苒的梦。这一个星期过得让人连气都喘不过来,斯佳丽老觉得心里有个什么东西……
这是阿希礼从战场回来,斯佳丽近在咫尺、想见他而又不能见的心理描写,美如细烛,美和银梦!
那年的一天,她站在塔拉庄园的门廊上,看见阿希礼迎着朝霞,头发闪着银光,含笑骑马而来,她心里一下子就涌起了这种感情,一时竟然连话都不说不出来,她的爱,到现在仍不外乎是一个小姑娘对她感到难以琢磨的男人的敬慕……
这是一个少女对轻慕男人的想像和美好。也是大多少女心中白马王子的形象。
那天晚上她把父亲的信揣在怀里,在前门廊里坐着,不时伸出手来摸摸信,仿佛一摸到信,塔拉庄园和母亲就近在身边似的。客厅的窗口亮着一盏灯,在藤蔓缠绕的黑沉沉的门廊上投下金色斑驳的光影;嫩黄的蔷薇和忍冬一团团簇成一片,浓浓的花香混合在一起在她身旁荡漾。黑夜里万籁俱寂,太阳下山后连枪声都停息了,她似乎已经远离了世界。斯佳丽坐在摇椅里摇啊摇啊,自从看 了家乡的来信,只感到寂寞凄凉……
这段是斯佳丽在战争中独自一人时,写其孤单、寂寞、凄凉的心理。
刚才担心北方佬真会打到亚特兰大,她的心不觉一下子揪紧了,可一听“亲嘴”两字,她把恐惧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种话题她才在行,比谈打仗什么的要有趣多了。她心里喜滋滋的,好容易一个忍住了没露出笑容来。自从瑞特那天送了她一顶翠绿的帽子,就始终没做过半点可以被看作是求爱的表示。她用尽了心机,也沒逗出他一句调情的话,可现在,她没挑没逗,他倒自己提起亲嘴来了。
把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欲拒还爱的美滋滋的心态写得活灵活现。
二、《飘》的艺术启示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飘》无疑是成功的,它蕴含着具大的现实能量,有着动人的故事情节,并且小说的结局隽味悠长,散发多方面的艺术魅力。
1、要客观冷静地面对客观现实。
从书中作者对美国南方环境及其生活状态的描述看,作者对南方怀有深深的感情和眷恋,但南方在南北战争中毕竟败了,虽然“他们败而不溃……”但还是败了,从作者的笔下和这部书中我们可以聆听到作者深深的叹息!但叹息之下,作者还是面对客观现实,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南方军队的节节败退。正是因为作者以客观生活、客观历史为逻辑底蕴,才有意无意中凸现出斯佳丽的艺术形象和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残酷,它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2、长篇小说应有严密的逻辑性。有人说,小说是文学作品,不需要很强的逻辑性,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飘》这部小说,从斯佳丽在塔拉庄园和塔尔顿家的孪生兄弟斯图特、布尔顿在一起玩耍,到从他们嘴中听到心中恋人阿希礼要结婚的消息,又到斯佳丽心中怎么计划着卖弄风情、和阿希礼私奔以及到最后私奔无望、草草结婚,又死了丈夫而去了亚特兰大,和瑞特的感情一步步升级,即使写斯佳丽在野外烧烤野宴上的调情,也写得环环相扣,先写房子,再写男人、孩子和娃娃,接着写到妇女和主人,最后才写斯佳丽和查尔斯顿的调情,写玫兰妮和阿希礼的相爱……一环套一环,严演而又如流水一般自然流淌,再看看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西方意识流哟代表作《尤利西斯》,哪个不是逻辑严谨而又生动形象!可能有人说《尤利西斯》是混乱的、无逻辑的、晦涩的、难以看懂的,但在众多有逻辑的长篇小说中,无逻辑、晦涩的就是作者刻意追求的逻辑。
可以说,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往往是在核心思想指引下逻辑严谨而又生动形象的高度、有机统一。
3、大量扩充、增加客观现实、历史生活等元素,增加小说厚重内涵,扩张小说内在张力和逻辑支撑能力。
有时我们自己写了一篇小说或散文,里面有鲜活的人物,也有较好的故事情节,但在我们收笔以后,我们总感觉还缺了些什么,再仔细把自己的作品读一遍,还是感觉缺点什么,但缺什么呢?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一下《飘》以及其他大师的作品,我们就明白我们缺什么了——缺少以现实为基础的大量的現实生活、现实情况的支撑。在《飘》这部长篇小说中,写了大量的战争前、战争中的生活及客观状态,蔚为观之:
如在战争前斯佳丽去亚特兰大时,作者先艺术化地写了亚特兰的城市发展历程:……查尔斯顿和萨凡纳自有那份上了年岁的尊严。这两个城市一个完全进入第二个世纪了,另一个也开始进入第三个世纪了。在她稚嫩的眼里,这两个城市似乎像年迈的奶奶一样在太阳下摇扇。而亚特兰大跟她属同一时代,像毛毛躁躁年轻人那样粗野,像她夲人一样轻率、任性。
……
亚特兰大靠一条铁路起家,随着一条条铁路兴建,它也发展了。四条铁路线建成通车以后,亚特兰大就此四通八达,与西部、南部、太平洋海岸相连接,经奥古斯塔,又与北部和东部连接。亚特兰大从此成丁东西南北的要冲,……
这座先后叫塔米努斯、马萨斯维尔和亚特兰大的城市中的居民都是些闯劲十足的人。在佐治亚州比较古老的地区,以及其它较僻运的几个州里,那些精为充沛、不甘蛰伏的人,都被吸引到这个以铁路枢纽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城市来了……
那么在战时,这座城市以及到这座城市来的人在干什么呢?
工人加班加点,源源不断地把军用物资沿着铁路干线输送到两条战线上去,你几乎摸得到城市心脏的脉搏。随时都能听到列车轰隆隆地进进出出。新建工厂的煤灰纷纷洒落在雪白的屋顶上。夜间,市民们早已入睡,高炉仍炉火通红,铁锤当当作响。一年前的空地现在都成了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挽具、马鞍和靴子,制造出步枪和大炮。轧钢厂和铸铁厂生产出铁轨、货车来替换被北方佬炸毁的铁路。还有生产靴刺、马嚼子、带扣、帐篷、纽扣、手枪和刀剑的各种工业部门……
写城市、写发展、写战前的工业,写的恢宏、很翔实,也很艺术,“斯佳丽在寻找她记忆犹新的小镇,可是连影子都找不见了。现在出现在她眼前的城市就像一个娃娃一夜之间就长成了个臂长腿壮、异常繁忙的巨人。”为小说增添了很多厚重的、历史的、艺术的氛围!
再看写战争时的那种场景:数百名伤员躺在烈日下,肩膀挨着肩膀,脑袋抵着脚板,把路轨两侧和站台统统占满了,一排排延伸到车库棚下,望不到尽头。有些人直挺挺地躺着一动不动,但多数广业骄阳下辗转反侧,发出痛苦的呻吟。到处是一团团的苍蝇在人们头顶盘旋,在人们脸上爬行,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到处是污血,是肮脏的绷着;每当抬担架的民搬运伤员,疼痛声、尖锐的咒骂声随处可闻。汗臭、血腥、体臭以及便溺的光味混成一股股浑浊的升腾的热浪……
通过斯佳丽的沿街行驶,我们看到了战时的街道上,有匆匆而去的人流,有疾速如飞的传令兵,有三五成群的士兵,有冒着黑烟囟的工厂,还有闪烁着各种光线的舞厅,还有在街道上的妓女,还有成排成片的伤兵!
从莱登宅院到五角场,街上人头攒动,活像一刚被捣毁的蚂蚁窝,黑人们满街乱跑,惊惶失措;门廊上的白人小孩在那边坐着大哭大叫,沒人照料。装满辎重的军车、满载伤员的救护车、堆满行李家什的马车充斥街道……
多么残酷的战争,多么恢宏而又可怕的场景,这是多么有说服力的警告、警示: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尽量远离战争!
这些现实生活、现实场景的描写和敘述,看似与故事情节关联不大,但它实实在在地增添了小说厚重而逼真的浓郁的生活气息,扩充了小说的内在张力,强烈地烘托小说的气氛,为铺垫故事情节,为人物性格的发展起到了很强的逻辑支撑作用。
三、两个主人公的本质思考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斯佳丽和瑞特,并且以两个人的爱情纠葛为主要线索,完善而形象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关键是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与当时的时代有什么关系?
1、美国当时的南北方矛盾尖锐对立,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农场庄园主拥有奴隶过着优雅、懒散而悠闲自在的生活。而北方急需大量的奴隶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展资本主义,于是爆发了南北战争,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制度上的障碍,但北方打出的旗号是人权、自由,瑞特正是这一时代人物的象征。书中这样描写他:他微微一笑,修得短短的黑胡子底下露出曾齿般的白牙,他长着一张海盗般的黑脸,眼睛乌黑而狂放,就像海盗在打量要凿沉的大帆船,或要强奸少女时的眼光。她对他微笑时一副厚颜无耻、满不在乎的神情,嘴边流出一丝玩世不恭的幽默……他在美国南北战争时穿梭于南北方,利用战争倒卖紧俏物资,大发战争横财,流连于舞场美女之间,并且赤裸裸地不加掩饰地追逐金钱、女人,这就是当时美国时代的影子,他英俊、冷酷而眼光独到,在这个社会上他游刃有余,在斯佳丽危难时刻,她想到了谁?瑞特!“有瑞特在就不怕了。瑞特会保护她们向。感谢上帝送来了瑞特!”
瑞特是时代的瑞特!在那个时代,瑞特就是上帝!
2、斯佳丽是南方农场庄园主杰拉尔德的千金,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她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并且有一幅美丽的面孔,因而外表有着南方上等社会的优雅,但内心却热烈而不安份。为了追逐自己的爱情不择手段,待丈夫死了之后又不安于生活和妇道而出入舞场,和风流韵事不断的瑞特媚来眼去,并且在瑞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为一名风流名媛和商人!可以说斯佳丽是美国当时社会孕育出的一朵运应时代需要的娇美花朵,并且逐渐驾驭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最后斯佳丽和瑞特双璧合一,成为时代的象征!那个时代的美是什么?是斯佳丽!那个时代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是斯佳丽的追求!
正如瑞特在向斯佳丽表白时这样说:我喜欢你,是因为我身上也有你这些性格这叫做物以类聚……这正是我喜欢你的地方!我平生见过的女人中,只有你心眼最直,有事情讲究实际,不会装腔作势,满嘴的罪恶啊、道德啊……
两个人如此的相似,不会道貌岸然,不会装腔作势。爱就是爱,要就是要,爱和要的时候可以不择手段,不要的时候可以一走了之!谈什么道德、礼仪,都是扯淡,这就是赤裸裸的资本主义!
四、《飘》的思想主题是什么
勿庸讳言,作者本人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历史把握上她肯定有自己的独到的看法,这些从作者对南方环境的描述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清晰可见,但作者对历史的客观结果并沒有歪曲,而是以生动的小说逻辑向我们进行了演绎,虽然是冷酷的,但是也是客观的,南方战败了,瑞特和斯佳丽的时代来临了。
这是一部写爱情的长篇小说吗?肯定是!它以斯佳丽和瑞特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穿插、描绘着美国南北战争激烈、壮观的场景,同时在侧面用略点缀着玫兰妮和阿希礼的婚姻、爱情,阿希礼和玫兰妮的爱情无疑是正统和美好的,但在书中却是苍白和软弱的,玫兰妮和阿希礼需要斯佳丽和瑞特的保护和照顾!而斯佳丽和瑞特则各怀心机、不择手段追逐金钱、爱情,甚至在战争时血色罗裙、裙裾飞扬,但是这么一对珠联璧合的时代骄儿,最终也沒有走到一起。
这部长篇小说的结尾是迷惘的,那么这部长篇小说想要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斯佳丽和瑞特是时代的象征,也是时代的骄子,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他们以礼遇和歌唱,斯佳丽和瑞特的结合应该是最合适的结合,但小说逻辑的结果是,他们也并没有走到一起。
作家似乎想告诉我们,当时美国的南方社会是慵懒的、闲情逸致的,但却不是美国社会发展所需要和应该的,斯佳丽和瑞特虽然所代表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时代的来临,但它似乎并非是人们所期盼的美好的社会!作家的迷茫在于,究竟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社会究竟要走向何方?
看看现在美国的疫情控制、黑人运动、虚伪的民主、美国政府不负责任地退群、动辄制裁的霸道行径,我们就知道作家的阳光是多么深邃而具有历史穿透力了!
我们应该向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她以冷静的客观、人性的善恶和生动的小说逻辑揭示了在美国资本主义初期为什么就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如果作者今天在世,肯定会有她的续集,特朗普和希拉里肯定是美国现代的瑞特和斯佳丽!
四、爱心在人间
在《飘》这部长篇小说中,以斯佳丽和瑞特的爱情为主线,写了两个主人公的爱情纠葛,写了南北战争,尤其写了战争的残酷,如战争给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带来的战争创伤,如善良的埃伦的死亡、杰拉尔德的木然和神经、七十花甲老人韦尔克斯披马出征、小孩韦德的恐怖以及布满街道的伤兵等等,并且小说的最后以两人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两个主人公的分手而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感叹和迷茫!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部长篇小说肯定不会受到如此多的读者的青睐,小说虽然写了两个自私的主人公以及他们象征的时代的到来,但作家是以怀疑、批判为主基调的笔墨去写的,作家虽然写了战争的痛苦、创伤、对人心灵的催残以至于男女老幼在战争时期的孤独、呻吟、无望、害怕等等,但作者是以同情的笔墨去写的,同时在这残酷的战争时期,作家的笔下还闪烁着灿烂的人性之美,这种人性之美在玫兰妮身上灼灼其华:
玫兰妮和姑妈一样,生就一张毫无戒心的孩子脸,除了淳朴、仁慈和爱以外,什么都不懂,也从没见过粗暴和罪恶,即使见到过也认不出!因为她一向快,因此她愿意认周围人快乐的。
玫兰妮不仅心底单纯,还勇于担当和自我牺牲:有一次做过这种手术后,斯佳丽看见她到放床单的小房间里用毛巾偷偷的呕吐。但只要在伤员看得见她的地方,她总是态度温和,满怀同情,一脸的高兴相,医院里的伤员都叫她慈祥天使!
在玫兰妮临产痛苦不堪时、在回到塔拉庄园食物缺乏时玫兰妮从来不先考虑自己,而以孱弱的身体、顽强的意志尽量替别人分担一份痛苦、一份责任!
即使在步步退却的队伍中,爱依然是那么凄然而美丽:就在斯佳丽看着的时候,那少年的两条腿慢慢地弯了下去,然后倒在了地上。从队伍的末尾闪出两个人来,他们一声不吭地走回到少年跟前。其中一个又高又瘦、长长的黑须一直垂到腰间的人默默地地把自己的和少年的枪交给另一个人,然后俯下身把少年举起来扛到自己肩上……
再如米德大夫,在自己的孩子生命悬于一线的时候,他还在堆满伤员的街道上,替别的伤员忙碌、包扎,尽着一个医生的职责:那正是米德大夫,他没穿外套,袖子一直撸到肩膀上。他的衬衫和裤子都被染红了,简直跟屠夫的围裙一样,甚至他那铁灰色的胡子也沾上了血而失去了光泽。一看面容就知道他已极度疲劳,还窝着一肚子火,可是仍然满怀同情心。那是一张让尘土染成灰色的脸,汗水在面颊上划出许多长长的沟壑。……
即使是自私、任性的斯佳丽,人性也没有完全抿灭,在北方军队将要攻入亚特兰大的时候,她依然信守承诺,没有抛下临产的玫兰妮,而是不辞奔波去找米德医生、尽自己所能接生,而后又和瑞特一起找到一架马车,在颠簸中千辛万苦回到了塔拉庄园,回到了塔拉庄园后,没有了母亲,父亲也已神经木然,她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担!并且:只是她对塔拉庄园的感情沒有变。每次她拖着疲乏的身子从地里回来,看到这座横向布局散漫的白色房子,她的心总是洋溢着爱和燕子归巢的喜悦。每次推窗遥望葱绿的牧场、红土的田野和长得很高的沼泽地树丛,她的胸中定会充塞一种美的感受……
斯佳丽的母亲埃伦自从嫁给杰拉尔德后,不仅把庄园收拾得井井有条,而且宽以待人,挚爱子女,即使在自己染上传染病而即将离开的时候,她还牵挂着斯佳丽,让丈夫这样写给了斯佳丽一封信:亲爱的女儿,你母亲和两个妹妹都得了伤寒。她们病得很厉害,但我们必须希望她们会好转。你母亲病倒时,让我写信告诉你无论如何不能回家,以免你和韦德被传染上。她让我把她的爱带给你,并要你为她祈祷。
在那个战争年代,在那个充斥着炮声、悲伤、寂寞、纷纷逃离的时候,依然有美丽、善良,有勇敢和担当,虽然它皴染着凄凉、悲残、悲伤,但仍然在人间!
美丽、善良,永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