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叟三弄》之 弄孙

       人到老年,何有所乐?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调侃过:“这是一个老年人寂寞的时代,也是一个含饴弄狗时代。”说的是一些老头老太太,喜欢养狗儿猫儿,来填补心灵上的空虚。过去了几十年,现如今却是一个喧闹的时代,也是老年人含饴弄牌、弄舞时代。

       然而,有幸上苍眷顾,得以老来弄孙,当为至乐也。千古流传的“含饴弄孙”之说,世人耳熟能详。口里含着饴糖逗引小孙子玩耍,也即逗弄小孙子玩耍,就如嘴里含着饴糖一样,甜蜜蜜的。弄孙之乐,的是人生晚年生活的大乐趣。

     《左传》载,春秋时,齐景公喜欢同儿子荼做游戏,他口衔绳子学做牛,让儿子牵着走。儿子不小心跌倒,把景公的牙拉断了。这个“甘为孺子牛”的故事,指的就是长辈乐意与小辈欢娱,甘愿为儿孙服务,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如今做爷爷奶奶的,谁个不愿意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马呀?更何况快乐常是互相的,给童稚带来愉悦的同时,老叟自然也收获着开心。

      有人说,现实中敬老爱幼的天平发生倾斜,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异象,小孩是皇,小皇帝的皇;老人是黄,黄花菜的黄。其实这种现象未足为奇,天时人事日相催,雏凤清于老凤声。更何况人亦如物稀为贵呵!正像都市家庭电视剧《淘气爷孙》里写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一个小孩,不同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和教育理念的“夺子夺孙”大战,难免会发生,每个人对宝宝的爱,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方法,都在冲突中不断改变和创新。俗语所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固然不错,须知家有一小,胜过一宝,也属当然。如此江山如此人,往深处想,这不也是一种进步吗?

   “ 肯堂收教子之功,含饴遂弄孙之乐。”有着浓厚儒家文化色彩的中国,传统是那样的根深蒂固,曾记得这样一副对联:

      无骄色,无淫色,无富贵色,方成士品;

     有书声,有纺声,有儿女声,才算人家。

      孙辈的出现,是开心果,是清新剂,有时竟会改变祖辈的性格,呼唤老人的真诚,荡滌家人的私心,净化家庭的气氛。使得大人们多了一些憧憬,多了一份担当的责任心,让自己的心灵充满着希望的阳光,让情爱去浸润自己的言行。

      常有这样的感受:抱着一天天长大的孙娃,瞧着他那红苹果似的脸蛋,望着那手舞足蹈的模样,心里就像灌了蜜汁似的。饱经沧桑的心,顿生暖意和快慰,老脸上全是笑容,时常不自禁地学着孩童咿呀呢喃,仿佛就要返老还童一样。这时候,儿时的心愿重又涌起:长者们的头脑,孩子般的天真。

     春秋时高士荣启期说他有很多乐,天生万物,惟人为贵而我得为人,是一乐;男女有别,以男为贵,我为男子,其二乐;人生不免夭亡,我现行年九十,其三乐也。唐代白居易在《晚起》诗中更写道:“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林语堂的“快事廿四条”中有:“看小孩吃西瓜,或水蜜桃,瓜汁桃汁入喉咙兀兀作响,口水直流胸前,想人生至乐,莫过于此,不亦快哉!”

       是呵,孺子一呼心已醉,老怀半抱乐无涯。“我在你的心里自由的跳舞,你送给我一张快乐的地图。”

        童儿时代,老叟时节,开开心心每一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都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儿子是我的奶奶和妈妈带到两岁交给老婆,而我则在一江之隔的师范专科学校执教,交通不便,周末...
    Bernardxiao阅读 5,458评论 2 5
  • 过年期间在家中无限放纵自己,胡吃海喝到将近120斤,这对于一个160的矮个子女生来说无疑是暴击+n。由于害怕...
    小蜗牛晨阅读 3,989评论 0 0
  • 那天我看到你的眼 让我无法忘记 清澈如湖水一般 像天空湛蓝湛蓝 让人沉醉又迷恋 我想拥有那美好 原来只是一场梦幻 ...
    江寒阅读 1,820评论 3 1
  • 单身让我逐渐学会了柔软。 这种柔软不会刻意对现实做抵抗,也不会试图拼命追寻什么因果答案,这种柔软很轻微。当别人用尖...
    沈善书阅读 7,104评论 24 96
  • 感恩钱宝宝让我买到可口的饭菜,填补我们一家的饥饿之需 感恩钱宝宝让我买到心仪的日用品,满足我们一家的日常之需 感恩...
    邬静阅读 58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