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成功学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但是怎么样才能算所谓的成功呢?成功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1
邻居一对小夫妻,有一个5岁的男孩,孩子聪明可爱,小两口工作也不错,本来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但这几个月自从给孩子报了钢琴班,美术班,大晚上的,不是妈妈的吼声,就是孩子的哭声。
焦虑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小的人儿没有休息日,没有假期,奔波在一个又一个特长班的路上。以前总能见到小男孩在院里奔跑,笑闹,那小脸上灿烂的笑怎么掩也掩不住。
现在在见到小男孩总是见孩子行色匆匆,脸上挂着和年龄不相衬的凝重的神色。
在牺牲了孩子童年快乐换来的各种证书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成功到底值不值得。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你可以选择在路上奔跑,到达终点时享受冠军的喜悦。你也可以选择做啦啦队,在旁边摇旗呐喊。
2
老公的朋友小李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工作轻闲,收入也不错,小李的老婆在一家银行工作,收入比小李高。
小李很喜欢下厨,每次去他们家串门,总能看见小李在厨房忙活。
不大一会儿,几个色香味俱佳就端上桌来,他家10岁的女儿总是欢呼着过来拥抱老爸,夸老做的饭菜香,顿顿不重样。在我们看来,他们应该是神仙眷属,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可最近总小李总爱来我家诉苦,原来他老婆在银行接触的多是有钱的老板,时间久了就嫌他挣钱少,不上进,总说你看谁谁老公开公司发大财了,你看谁谁老公炒股又赚了,你看人家多成功,哪象你就知道早上出门上班,晚上回家做饭。
我听了好无语啊,我们把成功只定义为金钱、权力。
孟非在非诚勿扰上说的好,能够挣钱养家,给老婆孩子一个稳定的生活不叫成功吗?所谓的成功,并没那么重要!
3
《新周刊》推出一个专题叫“有一种毒药叫成功”。文章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
消费主义以品牌为噱头,以时尚为药效,将人卷入无休止的购买与淘汰的恶性循环中,恋物成瘾;
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以性爱为药效,不断释放暧昧与激情的烟幕弹,纵欲成瘾;
成功学以速成为噱头,以名利为药效,误导急于走捷径成为人上人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投机成瘾。
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艳羡的成功人士,就证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助你“实现人生价值”、“三个月赚到一百万”、“三十五岁以前退休”成功学泛滥于职场和网络,人们迷失在众多成功培训、讲座、分享沙龙里,成功励志文章充斥网络,成功大师火爆网络和现实,成功学培训成新兴、前沿产业。
成功学的泛滥,误导人们价值观取向,淡泊名利、会知足常乐、小资情调,通通被贴上浪费生命、不知进取的标签。过有趣味的生活会让人有罪恶感,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式生活更是可耻的堕落。
对于今天我们很多人而言,成功除了金钱、权力和地位还意味着什么?成功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李开复说: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