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写过一篇文章《如果马尔克斯坐在我面前》,里面有一段话,我深受触动。
“如果有一天,马尔克斯、又或者是卡夫卡坐在我面前,向我们发问:你们到底创作出了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呢?该拿什么给他们看呢?难道拿我三脚猫的取巧的读金庸?还是拿我们千奇百怪的鸡汤文和毒舌吐槽?拿我们的各种成功学和励志小故事?还是拿我们大号发的“爱国”必诛?这就是一个“写作春天”黄金时代的成就吗?”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仿佛被雷给劈中了一般,不知所措。后来,踏踏实实地反思了一下自己。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为很多向我这样的喜欢分享生活、分享观点的人打开了一扇门。就拿我而言,一个人开通了很多平台。在简书里,我谨慎炮制着鸡汤;在公号里,我走文艺清新路线;在豆瓣里,我只更新学术类读书报告;在百度百家里,我离那些大神们的距离太远,只能做一个默默潜水的求知者。过多的平台开放,让每一个有想法、有倾述愿望的人有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大咖”、“大号”,他们把它称为“自媒体”,把从事内容写作的人称为“自媒体人”。
作为一个专业学媒体出身的我来说,“自媒体人”可能对我来说,意义更沉重一些,它代表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曾经一度,我也膨胀于做一个“自媒体人”的虚荣想象里,把咪蒙、把10万+、把粉丝量与变现作为一段时间的目标,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幼稚透了。现实的浮躁里充斥着励志成功学,我从来不否认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人,但起码要做到腹有诗书、胸有点墨、脑有乾坤的人吧,套一句矫情地话:要发光,你先蓄满电,好吗。
浅薄肤浅的自己,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曾经一度迷茫过。后来想通了,迷茫与焦虑是人之常态。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况,我想还是那句老话:多读书、多看报。于是我带着自己的疑问,想要在书中找到答案。
人家说,哲学是生活之学。于是,我带着自己的疑问,找到了他们。
我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真正认识我自己?
苏格拉底说,你所谓的你自己(真我),即不是你自己认定的“你”,也不是旁人眼中的“你”。没有人知道你自己(真我)到底是什么,所以,你要不断的去探索你自己,而这不断探索的态度,就是哲学。
啊?那什么是哲学呢?我不懂哲学。
苏格拉底说:所谓哲学,就是认识自己并且不断追求“更美好人生”的生活方式的别称,而不是一种特定的知识。
咸鱼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是一生都在探寻的话题。探寻自己的无限可能,对事物和人保持好奇心,尤其是对自己保持好奇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成为哪一种可能,所以不要放弃去尝试新的事物,接纳新的人。
我问尼采,怎样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
尼采说,什么是有意义?过着有意义的人生这件事,就等于是以自己之外的某种事物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真的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吗。我们必须肯定活着这件事,但不管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必须肯定那样的人生,然后一直坚强的活下去。
咸鱼曰:尼采教给我们要过不被意义所束缚的人生。与其羡慕别人的人生,不如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是否值得肯定,就像我一直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底内心深处”来时刻告诫自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问索伦·克尔凯郭尔:我想变成一个外表张扬内心善良的坏女孩,抽烟、喝酒、纹身、放荡不羁,因为我觉得那很酷,充分解放了天性。外面的世界精彩太多,想要换一种活法。
克尔凯郭尔告诉我,世界诱惑太多。所谓诱惑,其实是对自己现有的一切感到不安的表现。不安是自由的后遗症。人们拥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也永远拥有过其他生活的可能性。就这而言,我们是自由的。但反过来说,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可能过不同于现在的其他生活,我们才会感到不安。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些诱惑感到抗拒,不断接触这些诱惑并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不就是“过自己的人生”的真正意义嘛。
咸鱼曰:不要拒绝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毕竟,在尘埃落定之前,一切都处在变化之中。
我问康德,面对诱惑和欲望,我们能不能随心所欲?能不能自由地选择?
康德说,所谓自由应该是不受其他事物的束缚,由自己去决定一切。但,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应该本身保持理性,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自己,用自己的理性去控制欲望才是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自己。
咸鱼曰:在做任何事之前,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保持理性的头脑,只有真正遵循自己内心的决定,跟心走,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推荐给大家一本书《哲学关我什么事》。在那本书里,数位哲人将给你解答那些曾经闪过你的脑海,却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
以上都是这本书教给我的事。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喝过很多鸡汤,依然在生活面前踌躇前行,我想我们所缺乏的不是道理本身,而是践行这些道理的勇气与决心。愿下个路口,不再回转。
咸鱼曰不曰系列
我叫胖咸鱼,欢迎关注我的《咸鱼曰不曰》,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