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步道,一開始並不是周聖心的夢想,而是黃武雄的。
2005年,曾任台大數學系教授,也是社區大學運動倡議人黃武雄,寫了一篇「夢想一條環島千里步道」。
他先提出邀請:
「今日起,親愛的朋友,請出門去探查一段小徑:山路、古道、產業道路或鄉道都好,條件是遠離喧囂,沿途要有不錯的自然或人文景觀……」
同時勾繪了一個未來的夢想,一條串聯台灣,可以環島一周的步道:
「這條步道蜿蜒於台灣的田野與山海之間,沿途沒有:
一路阻擋你走入風景的紐澤西水泥護欄,
強光照射讓你瞳孔萎縮的水銀燈,
殺草劑把花草燒焦死寂枯黑如煉獄的痛楚。」
新手執行長 不怕問題
當時正在師大社教所進修的周聖心剛寫完碩論,有一點餘裕,所以對延攬她到永和社大擔任特別助理的黃武雄說:「如果你想完成這個夢想,我可以去幫你找一些人來」。
永和社大是周聖心繼小學老師、兒童日報編輯、人本教育基金會札記總編輯之後的第四份工作,無論面對的是孩子或成人,「我做的事一直是教育,根本不識環境運動為何物。」
周聖心的用意就只是幫忙,促成運動。黃武雄則提議找徐仁修、小野為共同發起人,千里步道運動正式啟動那天,兩百多人共襄盛舉,隔天還登上報紙頭條。周聖心認為到此為止,她的任務已經達成,沒想到手機響了一整天,記者希望透過她找到發起人採訪,這讓她十分為難,既不能把私人電話給記者,又無法代表千里步道發言。
但計畫既然啟動,就必須有個定點,讓志工有門可進,民眾有電話可打,眼下卻無一人可以挑起這份責任,就這樣,周聖心在社大特別助理之外,又成為「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算是被迫,天外飛來的一筆。一個沒有蓋過房子的人拿著一張設計圖,手邊也沒有任何材料,這就是她的處境,「而我剛好是一個不怕問題的人。」
無畏孤單 溫柔而堅定
職場走跳多年,周聖心很清楚自己擁有幾個特質,一,她正向樂觀,不怕失敗,很能化解挫折。二,她認為,所有的事情,就算不懂也無所謂,就是去做,只要去做,便會有收穫,有創新的機會。三,對於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她無法容忍,一定挺身而出,溫柔但堅定,「我不會和人吵架,尖銳的嗆聲,但是對於想做的事,我不會放棄,叫我放棄,我可能會轉個彎,還是去做。」
當需要沉澱,重新灌注力量,她會一個人去看電影、讀書、聽音樂會或運動。
兩個月後,千里步道的第一場南北開步走活動就展開了,一條是沿著南勢溪與新店溪畔的古道小徑「漢順上學路」,一條是阿朗壹古道。
隔年,千里步道又辦了一個為期四天的活動,一群先驅部隊,有七十歲的退休老先生,也有八歲的孩子,從台北騎車到南庄,他們必須穿越新竹內灣到苗栗南庄間的兩座山。
2012年,千里步道發表《千里步道,環島慢行》一書,公開專為徒步行走與單車騎乘,近三千公里的環台千里步道路網。
2013年,二格山自然中心與千里步道合作,以手作步道的形式,修築園區內三條步道。手作步道,挑戰的是政府現有的工程發包體系,水泥化的思維。
去水泥化 土地教育活起來
這是周聖心人生路徑轉折最大的九年。每當有朋友推薦一條路,她就得去試走。試走之前要篩選和研究,實際走過後,再討論和修正,然後再走一遍。
九年後的現在,她才剛去雙溪勘查的一條步道,「妳知道嗎?」她嘆了一口氣,「一共有一千三百八十六階,直直切上去,仿木的水泥欄杆因為年深日久而傾斜、崩壞,鋼筋裸露,那樣的東西長在山裡頭,只有醜陋和破壞而已。」
妳會以為她是登山高手。但周聖心既非單車好手,不是步道達人,讀輔大時也只勉強走過溪阿縱走和中橫。雖然參與教育改革與社會運動,曾為反軍購走上街頭,但談到環境保護,她原是一張白紙,一個素人。更加沒有說服力的是,她長得清雅白皙,完全不符合外人想像中「千里步道執行長」應該有的樣子。
是千里步道給了另一雙眼睛。這不是找一條路與騎車運動健身,而是路所連結的台灣歷史和地理。最近為了研究馬偕博士當年走過的路線,她勤讀1872年到1900年的台灣歷史,每讀一段就感嘆,感嘆以前念書的時候,非但不能理解台灣歷史的驚心動魄,甚至為了逃避史地而念數學系,後來又轉到中文系。
為什麼我們無法從學校的學習中認識一個立體的台灣,說出她的故事?「因為我們的學校只有考試,沒有教育。」這是周聖心的答案。
選擇改變 拒絕效法世界
但台灣確實在進步中,有新品種的公務員和教師,熱血的志工。周聖心不敢說千里步道到底發揮多大的影響力,但這幾年,環保的風四面八方吹,搶救阿朗壹、維護石虎棲地、保護松菸老樹、反建雪谷纜車,有更多人願意嘗試不破壞環境的生態旅遊,熱情的回饋友善土地的農民,千里步道都在風潮中振翅鼓翼,「我付出,但也是獲得最多的人。」
然後,周聖心發現,黃武雄的夢想變成了她的夢想,她相信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
在教會長大的周聖心有一個標誌著信仰的名字,她曾經討厭自己的名字,那像是一個標籤,要她成為一個好人,順從、依隨、沒有意見,這是全世界對好人的要求,而她不要成為那種好人,不要效法這個世界,「我想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人。」她相信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這樣的信念帶領她從人本教育、永和社大到千里步道,「就算有人告訴我不會改變,做這些都沒有用,我還是會選擇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