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婷
我小学的时候就读过《朝花夕拾》了,那时孩子心性,那本书上还有有趣的彩图,也就把它当个话本看。为那无辜死去的鼠而伤心,因为我自己的一只小鸡也被人弄死;对五猖会里努力背千字文的鲁迅感到共鸣,谁没有过背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看美女蛇的故事时既新鲜又恐惧……哪想过鲁迅其人,中国其景?现在又重拾起这本书,又回想起童年看它时的场景,那种好笑又熟悉的滋味爬过心尖,弄得我心痒痒的又去翻翻了它。再如今读它,不说像大学问家那样深刻入骨,至少相比当初的雾里看花,我的心境更清明成熟,也多了几分滋味。一是同感的情怀,这说大也大,说空也空,却绝对不说无。就拿范爱农那篇讲,起初因着他的名字,我先入为主的品出了几分体恤农民的意思,可看了这篇后,我发现他不是只爱农民,他是爱中国的人民,爱着这一个国,他想打碎国的旧躯壳,给她塑一个新的,可现实的固执让他失望,他一身傲骨正气在那个黑暗的世界里太过薄弱,像烛火一样很快化泪熄灭。即便我同情他,我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愤怒,因为当时国家的摇摇欲坠而担忧,但我无可奈何,身处那个时代的鲁迅先生更是痛惜无奈,我也只能在现在繁花似锦的中国里为过去的历史和鲁迅、范爱农一样正直爱国的人在心里献上一捧带着朝露的鲜花,告诉他们,中国,站起来了!二是深刻的反思。二十四孝里面违背人性的愚孝,五猖会里被长辈压着背枯燥文章的儿童,几位“名医”的行医时的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背后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人总是自己在看着别处的灾厄庆幸自己并未中招,殊不知那些过去的阴影依旧如影随形,侵蚀着人心。比如说放到现在,很多大人都想让孩子站在起跑线上,丝毫不过问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强制让他们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别人家学了我也要学,这跟当初旧社会对儿童制定种种戒律,强迫儿童必须守森严的规矩是不是有些相似,三味书屋的影子是不是又融入到今日朝阳的阴影之中?现在是不是也有不守医德,开高价药或疗效不显著的药,做手术失误反而百般推脱责任的医生,放宽一点,是不是有德行不一,弄虚作假,唯利是图的人?哪怕旧社会已经过去了,但这不意味着它的糟粕和黑暗完全被剔除了,越是向前走,就越是要反思,不能沉浸在现在繁荣富强的社会里。三是理性的钻研。猫鼠狗不可能停留在表面的物象,结合当时社会的背景,实际上以动物喻人,以狗和鼠对比暗讽与猫类似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传统印象中象征恐怖的无常却来救人,还要反遭人毒打 ,这种反差性的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明说暗讽,这是一定要有年龄的阅历和学识才有主动深度挖掘的能力,否则可就像我童年时当个话本故事看完了。相比《狂人日记》中的“世界真疯癫,狂人假怪诞”,或是《故事新编》里借传统颠覆传统,实则映照现实,《朝花夕拾》文如其名,优美和谐,格调明朗,讽刺与幽默相偕,极富真实感,像是在品一口清茶般清新爽口,却又让人体会茶的暗苦。可以说《朝花夕拾》真是在读完前面一系列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后,能让你的心境更是焕然一新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