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与正念

记得我儿时,从不敢明目张胆地拒绝父母亲的家务要求。

放学了,我会按惯例提上篓子割猪草。在途中和小伙伴玩玩有时是会有的,但不会空手而归。

打柴除草时,偶尔会磨磨洋工,到后面,母亲一般会让我先回家干些收衣喂鸡煮粥之类的家务活。

干家务总比在外面干活强。在外干活,酷暑难耐,再加不时有蚊虫叮咬,还得提防着土蛇。

做小事,修大愿意

可现今,我家俩娃已将不做家务摆上了台面。偶尔要求孩子做点家务,他们也跟父母斤斤计较,显得十分地不乐意。

为何这代和上代人不一样了,孩子天生有区别么?显然不是,后天环境造就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提倡修身从做身边的小事开始,小事中的起心动念并不小。

比如,一位妻子曾多次过叮嘱过丈夫,要求他将换下的袜子丢到洗衣篓里,而丈夫却屡屡不那么做,丢得到处都是。

一秒钟能干好的事而丈夫却不愿意这么做,细想起来,该丈夫的起心动念一定是大男子主义,认为这活该妻子做。那么尊重妻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可见古人云,修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是有深刻道理的。

我自己以往也不爱厨房,不爱做家务。从正念的角度分析,这是起了分别心,认为家务活不能产生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这点需要修正。

孩子做家务重要么?

孩子不做家务,一很难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二也会养成不爱生活的习惯。

人一生中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在家务上面,起分别心是万万不得的。否则,心中的感受不好,也势必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导致恶性循环。

孩子的生活包括三个方面的任务:自理自立之事,学习之事,玩耍娱乐之事。

我们父母往往给孩子的排序是:第一学习,有个好的未来;第二玩乐,有个好的身体;第三自理,需要有照顾好自己的本事。

这是孩子从小耳闻目染,或者周围大多孩子也是这么安排点的。因此,孩子将家务排到最后就不足为奇了。

当让孩子晾晒衣服糟拒时,当妈的心里的确不好受。想想,从十月怀胎开始,一把屎一把尿地带大,当妈的为孩子付出真不少。

而今孩子却不愿意为父母承担这么一点点家务,今后年迈还指望得上孩子么?家长的确会有隐隐的担忧。

为何我们这代不违背父母命,而现在的孩子敢违了呢?

以前家境贫寒,父母日夜劳作,才仅供一家人糊口。父母的辛劳,做子女的也看在眼里,因此愿意担待点。

而今,孩子看到的是日子轻而易举,认为父母在家没事干,因此父母承包所有家务是应该的,毕竟“她大我小”。

想想,如果我们小时,父母呆坐在家里刷手机,我们当子女的也不一定做呢。

因此,要想让孩子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当父母的得先让自己在家“忙”起来,跑步或其它健身也可。自己日子充实了,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忙碌起来。

从今以后,将孩子的自理放在第一位,学习放在第二位,玩乐放在第三位。

无论如何,规矩还是要有的,各自搞定自己的事,不给对方添麻烦,这点需要做到。

否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是好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