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看了序言就让人放不下的书:
序言
打开这本书,你会落入故事的长河
《人物》杂志呈现这个时代最扎实细密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身上都闪着时代的微光。我们致力于提供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在每个故事里都穷尽了我们所能穷尽的一切。
抵达故事的过程从来都是艰苦的。没有一个故事不需要在别人的世界里跋山涉水,架路搭桥。《人物》用的是最笨也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相信时间,相信只有足够的时间,才会在某个瞬间换来与对方的心意相通。在某个时刻,也许只是天光正好,也许只是被出动了心绪,他突然愿意开敞,讲述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所以我们会反复去纠缠,去探索,去忍受沉默和尴尬,去切割每一份每一秒,等待那个如同神启的时刻。那个时刻之后,我们才能在一个丰盈的故事里顺流而下。
我们信奉专业主义。坚持做一篇封面报道,至少做20人以上的有效周边采访。这也许刻板,但数字不仅仅是量化的标准,往往会是质变的依赖。人心是如此复杂反复,没有镜像和对照,没有那些劈头盖脸,大喝一声,把我们从迷雾里捞出来的外围,我们往往会扎在人性的迷宫里晕头转向。他们依靠多年的相处经验,或者只是依靠那天然的善于看透人心的能力,提供了极好的细节和维度。
怎么说呢?采访永远是暗流涌动,有峰回路转,有沮丧,有无奈,有狂喜,有丝丝入扣的真诚,也有坚如磐石的拒绝。险阻在此,魅力也在此。
这是一场人心的试探和搏斗,但后来都有了惺惺相惜的诚意。
结束长谈,是从采访对象的生命里做了一次退出。有了如此的亲密和共担,也只不过是握手道别,也许再也不见。但长谈的时光,在两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了一次印记,是两个人私密不设防的高光时刻。
《人物》的采访永远是消耗性的、灭绝性的穷尽。当所有的采访完成,捆扎起来是打包一个人的人生重量。
当记者面对几十万字的录音,用word整理成一本书的模样。反反复复去阅度,却迟迟不敢下笔,那是对那份诚意和不设防的敬畏。
故事永远不只是故事,它身上携带着人性和时代的气息。如何把故事讲好,如何把这种气息笼罩其中,如何搭建故事的大厦,又呈现人性的曲折幽深。
这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工作。永远可以做得比现在发出来的稿子更好,如果能给我更多一点时间。永远有缺憾,又永远无法彻底弥补。这是一份充满诗意的工作,当你进入别人的人生,写出别人的故事,你也会在某个时刻有一个凝神。一个辽阔的生命,像是一个助力,让你看到生活的至高志远之处。
回到这本书,这是《人物》杂志萃取出来的精华。他们都是名人,都是在这个时代可以钉下一点印记的人。他们被书写过无数遍。没关系,这不重要。《人物》杂志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它不完美,但有着自己的生气勃勃和难以抵御。
相信我。每一篇都会有让你凝神的时刻,每一篇都会让你看到人性的真实、复杂和缺憾。每一篇都会让你看到细节的繁树生花,看到语言的精准锋利。总会有东西从你眼前跳出来,击中你。我们是一个传导器,人生的电流经过我们流向你。
愿你喜欢我们的传达。
《人物》主编 张寒
于2018年1月1日夜
这是一篇少有的、能够击中我的序言。
可能是源于,这个社会越来越快的节奏;
可是是源于,早已习惯了各种媒体拼命求快求热点的浮躁;
在拼命的追逐信息的过程中,或许我们都忽视了内心其实渴望这一点缓慢流动的、更有人情味的东西。
文字成为快销品的时代,我们才更渴望那些认真书写的作品。
而《回到生活的原点》恰恰是一本可以让人透过浮躁,用另一种角度,花更多的心思,去慢慢认识那些早已熟知、或者从未知晓的人,让你从他们的故事里,品出一点和自己有关的感触。
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分成“初心、从容、执着、目光”四辑,每一辑,撷取四位大师,讲述他们的故事:
辑一 初心:敬天畏人 从心出发
学诚法师:现代寺院的幕后推手
陈佩斯:喜剧之光
刘慈欣:投向广阔宇宙的最后目光
张艺谋 :一只比较像变色龙的老虎
辑二 从容:忙碌时代里的气定神闲
诗家叶嘉莹:如朗月照人
舞蹈家林怀民:想办法挺过去
艺术的标准: 87版《红楼梦》幕后的大师们
仓本聪:回到生活原点
辑三 执着:我们都是昼夜不停的赶路人
杨振宁:盛名之下
蔡国强:当国家庆典成为艺术
林毅夫:在其位谋其职
周有光:最美好的东西,最美好的事情
辑四 目光:生活中没有小人物
曾梵志:凡人·梵志
郎平:阅读者
崔健:一无所有三十年
刘震云:双重生活
《人物》杂志厉害的点在于,它能把每个人物都描绘出独特的风格,能够带你自己有的徜徉在哪怕毫不熟悉的领域。
哪怕高高在上的艺术、不可言说的科幻、似懂非懂的摇滚,它都能在娓娓道来中,让你发现闪闪发光、触动内心的力量。
它把每一位大师的辉煌与卑下都融为一体,可是越是这样,你越能看到他们的伟大。
作为对摇滚毫不感冒的人,崔健的故事,或者说中国的第一批摇滚先锋却让我不禁落泪,那群十几岁的少年,在现代音乐工业基础完全为零的中国竟然通过一遍一遍听欧美磁带里乐器的声音,再通过在乐器上不断探索,去一个一个发现每个音符正确的位置……
那真的是个白衣飘飘不染俗尘的年代,连叛逆都这么执着又令人叹服。
回到生活的原点,撕去所有的谣言,只有透过认真而坚定的文字,我们才更能发现人性之光,才能借着这些光,点亮自己的生命。
我知道,很多人更倾向选择快节奏的掌上阅度,他们太害怕书本的艰涩。
而《回到生活的原点》,却非常引人入胜。它通过十六位名人的故事彼此贯穿,每个故事又引入旁观者的视角娓娓道来,读起来流畅而舒服。
但与快餐读物不同,当你读完,总有些文字化作养料滋养你的心灵。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回归,是个特别美好的词。
漂泊半生的旅人,携着一身疲惫,终于投入亲人的怀抱。
过程自然艰辛,却终究落叶归根,心满意足。
我们也是一样。
灵魂出走了半生,受尽了人事的劳累,不妨回到书本,回归最初的阅度方式,让目光与铅字邂逅,让灵魂与墨香共舞,指尖摩挲纸张,静下心来体味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