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比特币大跌,让很多人又重新怀疑起了比特币的货币属性。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货币呢?本文将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货币的定义出发,主要是介绍它的一些你不知道的性质,也让你真正明白比特币能否算作是货币!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说到货币的起源,很多人脑海中马上就闪现出了中国古代的刀币和金银铜饼等贵金属货币,但是这些还不是最早的货币。如果我们翻开那些简单的入门类经济学书籍,它们一般是这样讲的:
早在中国的商代,就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区因社会条件和文化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货币。主要有:楚国地区的蚁鼻钱、黄河流域的布币、齐燕地区的刀币、三晋两周地区的环钱和秦国地区的半两铜钱。
秦灭六国后,废除了各国的布币、刀币等旧币,将方孔半两钱作为法定货币,中国古货币的形态从此固定下来了,一直沿用到清末。

金币在古代中国很罕见。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区和朝代里,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的汉武帝曾经发行过白色的鹿皮货币,用于赏赐贵族和军事将领。除了铜币以外,棉布、丝绸、大米等生活物资也曾经作为货币的计算单位(而不是实际的货币)用来支付官僚和军队的薪饷。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虽然国库和官方银库里的白银按照统一的成色与重量铸造成元宝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银却不是铸币,而是以零碎的块状流通,在市场上使用时要经过计算成色、秤量重量这些繁琐的手续。大块的银锭要用夹剪切割,零碎的小块银锭需要在银匠那里重新铸造成更大的银锭。中国不使用白银铸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性,官方无法为发行的银币提供担保,同时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经常将白银窖藏起来,导致市场流通额不足以支持银本位货币系统。

由于携带大量的铜币极其不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但是比起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来,它更象一种汇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纸币,并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的妙法之一。他们不顾实际的货币流通额和经济水平,发行了大量没有保证的纸币,造成了最早的通货膨胀。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摈弃。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


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单位(“两”)。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银元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中国铸造了自己的银币,并设立了户部银行,发行正规的纸币。1935年,中国实行法币制度,正式废除银本位。根据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一圆等于0.265美元。

中国大陆的现行法定货币叫做人民币,是由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和分。一元为十角,一角为十分。元、角和分有纸币,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铸币。元的票面有1、2、5、10元、20元、50元、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额有1、2、5分。人民币元的缩写符号是CNY¥。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当时有人用“中本聪”的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模式。
和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谁都有可能参与制造比特币,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 比特币是一种“电子货币”,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新比特币通过预设的程序制造,随着比特币总量的增加,新币制造的速度减慢,直到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总量上限。如今,被挖出的比特币总量已经超过1200万个。

再次申明:以上所有观点都是一些简单的入门类经济学书籍中的看法!
货币的定义
可是如果从严格的学术角度上来讲,对于最早的货币起源于何时,至今学者们依然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其中一个原因是对货币的定义分歧很大。
按照今天严格意义上的货币定义,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货币只有3000年的历史,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当地的亚述人政府铸造了金银合金的货币。但是,这种说法似乎有问题,甚至你恐怕都不能同意,因为大金字塔的历史都已经有4600年了,难道那个时期的法老不需要付工钱?说到大金字塔,要说一句,虽然过去中国的历史书说它是奴隶建造的,但是今天各种证据显示它的建造者主要是自由民,是自由民就要付报酬。

除此之外,在世界上还发现了很多类似货币的东西,比如贝币或者中国古老的铜豆(被称为铜贝)。于是有学者就把货币的历史不断往前提,在我看到的各种说法中,最早的推进到7000年前了。从3000年到7000年,时间差了一倍不止,对它们的准确性你恐怕会心生怀疑。这里面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家对于什么算是货币看法不一,这其实也导致了今天大家对“比特币是否是货币”看法的差异。
不过经济学家们在一点上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在英语里叫做Barter,请大家记住这个词)要先于货币的出现,这一点你也不会反对。
接下来,问题又来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学者们的看法差异更大了。大部分学者认为是1万年前出现的,因为直到那个时期,人类才有了多余的物资可以用于交换,但是也有学者发现其实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了以物易物的行为。要知道10万年前人类还没有走出非洲呢!其实在很多历史事件中,具体的时间点远没有相对的先后次序重要。在货币和以物易物这两件事之间,它们出现的次序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了解从以物易物到货币的过渡是如何完成的,这中间会体现出等价交换的本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假设人们为了实现等价交换,采用了贵重金属这样的货币,但是今天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很难直接从以物易物跳到金属货币。中间一定有一个过渡阶段,或是说更早的货币形式。至于是如何过渡的,历史学家就要找证据了。
今天研究历史寻找证据有三种方法,考古,寻找活化石,即处于同等发展阶段的原始部落,以及最新的一种技术——来自基因的证据。第三个方法对研究货币的起源意义不大。由于早期缺乏文字记载,很多东西是不是货币也无法判断,倒是第二种方法会给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考古证据之外鲜活的证据。
今天,在非洲东海岸之外有一个雅浦岛,岛上有5000到6000名居民,他们保持着非常原始的生活方式。由于岛上没有贵重金属,因此当地的土著人使用一种被称为费(英语:fei)的巨石作为流通的货币,我们权且称之为费币吧。费币这种巨石形状非常像中国的磨盘,呈圆饼形,中间有个眼儿,虽然有大有小,但是小的也需要四个人才能抬得走。对费的研究,揭示了货币产生和早期进化的很多秘密。
首先,当地人为什么用这么大的,并不方便携带的石头作为货币呢?历史学家最初的设想是为了防止别人偷了去,毕竟这么大的石头一个人几乎无法搬走。下图是当地人搬运费币的情形,一块看似不算太大的石币需要六个人抬。

但是,历史学家很快发现,当地人即使使用了费币购买了所需的物品,但实际上很少将它们搬回家,而是简单地交割一下所有权,到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家结一次账,你从我这里买东西花了5个费币,我从你那儿买东西花了3个费币,最后抵消掉彼此相欠的,你只要给我2个费币即可。当然,这最后两个欠的费币常常也不会搬走,只要记住所有权转移了就可以了。这种结算方式其实世界很多国家在结算大宗黄金储备时依然使用,因为它们都放在美联储的金库中。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一个问题,既然费币也不搬走,只是记账的工具,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记账,而要采用大石头做媒介呢?学者们在研究了雅浦岛的经济后发现,虽然当地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所需都能换到,但是没有了费币,交易真的不方便进行。因此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即使在远古,没有类似货币的中介,交易的结算也会非常困难。因此,货币作为结算工具的用途,可能比作为财富的载体更重要。事实上,今天的支付宝从某种角度来讲,也不过是一种结算工具。
历史学家研究费币时还证实了对货币诞生的另一个猜测,那就是最早的货币其实是“大宗商品”,而非那些便于携带的贝币,更不是贵重金属。大宗商品在英语里叫做Commodity,今天包括石油、矿石和农作物等。在古代,不同地区主要的大宗商品会根据当地不同的产品特点而不同,比如牧区就是牛羊,一些地区会是咖啡豆、橄榄或者谷物等农产品。
我们知道以物易物最大的问题是,我想要你的东西,但是你想要的东西我却没有,于是我们的生意做不成,这样货币作为一种媒介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早期为了便于交换,大家都把自己的东西的价值,按照一种所有人都有的或者容易获得的、价值被大家认可的货物,进行折算。这种作为交易媒介的物品,就成为了早期的货币。由于它们都是实物,因此也被称为实物货币。
这些物品除了价值被认可外,还必须具有流动性,也就是说,如果我拿它们换生活必需品,必须有人要,而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当地出产的大宗商品了。其实,这种变相的货币今天依然在使用。比如在中国,茅台酒、中华烟、甚至冬虫夏草,绝大多数不是为了消费的,而是作为钱来交易的。我送你两箱茅台,或者两盒冬虫夏草,知道你不会喝,不会吃,但是就等于送了你几万块钱,你可以转手再送给别人。
用大宗商品作为货币还要有一个条件,就是需要相对容易保存,因此,像蔬菜和鸡蛋是无法作为货币的。在历史上牛羊、谷物和香料都曾经充当货币的角色。在雅浦岛上,费币显然满足这个要求。此外,大宗商品作为货币时,它们会因品质不同,价格也略有不同,这就如同今天委内瑞拉的石油和俄罗斯的石油不如沙特的石油和得克萨斯的中质油值钱一样。雅浦岛的费币也是如此,虽然它上面没有标明币值,但是石头的品质决定了币值的重要因素。
中国从商代开始,实际上已经采用青铜作为货币,但它并非以铜钱的形式存在,而是作为实物货币。我们过去说100金,不是指100两黄金,而是说100单位的金属,就是铜。这种大宗商品货币,显然要比牛羊、谷物等要好,因为一来它稀有、二来利于保存。
总结
1、货币的起源在简单的入门类经济学书籍中,最早是贝币,随后是贵金属货币,然后再到纸币,最后是比特币等加密货币。
2、从严格的学术角度上来讲,对于最早的货币起源于何时,至今学者们依然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其中一个原因是对货币的定义分歧很大。
3、货币是一种媒介,相当于记账工具,用于等价交换,缺了它,交易很难进行。货币的这个性质比它的形式更重要。
4、在早期,一种东西要想成为货币,本身需要有价值,这个价值要得到该地区人们的认可,而且具有流动性,也就是说可以随时花出去。在早期,便携性不是很重要,于是一个地方大家都有的、不容易腐烂的大宗商品就成为了货币。
5、比特币能否成为货币,关键在于其价值能否被一个地区的人们所认可,并在该地区内很好地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