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张最近在找工作,候选的两份工作各有利弊,她犹豫不决,屡次在夜深人静或是孩子哇哇大哭我手忙脚乱的时候问我:你说我该怎么办?我选哪个?我说A,她说A这不好那不好,我说B,她说B也不太理想。最后我都跟着头疼起来。作为朋友,我想帮她梳理现状,做出最优选择,却不知道除了表达同情、理解之外,该如何推进我们之间的谈话,真正地解决她的问题。
话说回我自己,我的工作按部就班,但内心一直想要做的“好一点,再好一点”。也就是说,我目前没有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为了职业更好的发展,也在苦恼不已。想要努力,却不知道具体从何做起。
其实这就是我们生活中两种常见状态:解决问题和谋求发展。当然,也有不少人安于现状,但他总有一天要为这份“安于现状”而断绝自身发展,最终疲于解决问题。
有没有什么能帮小张解决问题、帮我谋求发展的方法呢?而且是具体好操作的那种方法。
幸运的是,我从一本书里找到了!不由得再次感概:书中自有黄金屋啊!赶紧来看看。
这本书叫《学会提问》,作者是粟津恭一郎,他从事“高管教练”一职几十年,工作内容就是训练大企业的管理者,用“提问”的方式帮助这些管理者解决所在企业的问题、寻求更好的发展。这本书是他提炼了自身工作思想和方法而形成的一本指导性用书,具有日本人那种工作中的实用主义精神,是一本读完就能拿来用的方法书。我在读的过程中,随读随写,笔记写了好几页。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整合并简单梳理一下书本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以往所学,总结提炼一下我的新思考,我想,由读书而触发的个人思考才是更有价值的那部分。
1、什么是优质提问?(what)
提问是日常对话的构成部分。回想一下你的日常生活,是不是充满了提问和回答。甚至可以说,是提问在推动着我们的生活。每日经典三问“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到公司了,领导问“校长,昨天交代给你的活儿干完了吗?”同事问:“咱今天是不是要加班?”老妈打个电话来:“孩子,你好吗?钱够花吗?”最后还要见缝插针地问:“啥时候把对象领回来让妈见见?”
书中有一句话十分震耳发聩——“提问的差距,将优秀之人与平庸之人区分开来”。
如果你问同事:“今天加班,咱吃点啥宵夜?”那只能算是轻松的闲聊。如果你问同事:“今天加班,咱们怎么样才能早点结束?”那就是有目标的讨论,能让大家伙早点回家吃上健康的家常饭。如果你问老妈:“妈,你今天干啥了?”你妈说不定会说:“啥也没干,反正你也没给我生个孙子带。”……聊不下去了!但是如果你问:“妈,我记得你年轻的时候喜欢唱两句,咱那有没有可以和老同志们一起学唱歌的地方啊?”亲爱的妈妈说不定也就琢磨了:“对啊!有的话,我是不是也可以参加一下,去唱唱歌什么的。”
优质提问,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作者给出了清晰的定义:能让被问者不假思索就乐意回答,并能为其带来新发现的提问,就是优质提问。
会提问是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2、为什么优质提问会有效?(why)
作者根据“有无发展”和“是否乐意回答”两个维度,划分出了四类提问:
学会提问,当然是要学会提优质的问题,那就要避开非优质提问。这是人为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意义所在。
其中,劣质提问时要尽量避免的。而轻松提问和沉重提问则没有那么严格。因为,轻松提问可以改善彼此间的关系,日常闲聊也很重要。沉重提问有时候虽然是对方不想回答的,但它是积极取向,因此自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两类提问都可以向优质提问转化。方法就是:将“轻松提问”变成能够促成发现和行动的提问;将“沉重提问”变成乐意回答的提问。那么,他们都会变成优质提问:让被问者乐于主动思考回答,并伴有发现和行动。
3、怎样创造出优质提问?(how)
作者手把手地教给了我等读者一些具体的方法:
首先,了解对方的3V,即理想(vision)、价值(value)、常用语(vocabulary)。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对方,提的问题才能切中要害,起到实际效果。
其次,针对对方的3V进行多样化的提问。从不同角度去针对3V提问,就像从不同角度去攻克堡垒,总能打开一个思维的缺口,从而有新发现新收获。
其中,作者还讲了一部分关于倾听和回应的内容,比如,要如何倾听、如何积极回应、如何应对意外的回答等,都是能够帮助你有效提问的实用技巧。
最后,作者专门语重心长地叮嘱读者,要学会对自己提问,以及如何提问。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长者的关切。
合上书本,掌握了具体的方法后,我还想试图弄明白优质提问背后的逻辑。于是,我做了以下思考:
优质提问之所以能够触发积极行动,是有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的。
当我们想让某人做某事,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使用命令式语言往往效果不理想,以为你有时候它会激发人的逆反心理,你让我做我偏不做!但提问就显得温和许多,你问了我可以不答啊!提问就以这种温柔的姿态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即使一时答不上来或者不回答,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力。注意力会不自觉地分配到被提问的事情上来。如果刚好是我们日常就思索过的、关心的、希望解决的事情,那么恰到好处的提问就会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从而有所发现,继而产生可操作的驱动力,促使我们做出实际行动。
因此,我们会发现,除了要学会提优质问题,还要做到以下两点,才能让优质提问发挥最大的效果。
1、勤于思考,积累素材
只有日常多思考,才能积累被提问触发的材料,才能增加被点拨的几率,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最近发展区”,是指在“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换句话说就是,舒适区和成长区之间“过渡区”,在这个区域内,我们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但有一些以往的经验可以提供支持,这个时候,如果外界能够提供触发点,引导我们跳一跳,就能够跳起来摘到树顶的果实,从而进入能力更强的成长区。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往那个过渡区里填充材料,把所需要的思考积累地足足地,才能在被提到优质问题时,快速调动存储的思考内容,从而一发击中问题核心,解决那个问题。
如果碰到了难题,尽管去思考它吧!想的越多越好,想多越深越好,即使暂时没方法也不要紧,这些思考就是顿悟的基石。
2、集中注意力在重要的事情上,保持专注
我们的注意力是如此宝贵,生活中又有那么多分散注意力的事情,所以,能够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问题上的人才会成为那个解决问题的人。日积月累才会成为优秀之人。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在抢夺我们的注意力,社交媒体、碎片化的信息、家长里短、流言八卦,如果A和B同时面对实习转正的竞争,A始终专注在如何做好工作从而转正上,他每天勤奋工作,有时候辛苦也想偷懒看看电视剧,但他记得自己最关注的事情是转正,所以还是会把注意力从休息娱乐上拉回来,分配给眼前的工作。而 B觉得实习生太辛苦了,万一这份工作不成了,那肯定要先在网上投投简历的。同事间的小八卦她门儿清,下班了就没事儿了,因为还有热门电视剧要追,不然明天没谈资的呀!我想,如果你是领导,也会愿意留下那个专注、有自制力、勤奋工作的A的。
B觉得愤愤不平,大家一样是干活儿,凭什么选A!我要是愿意,也能专心做好事情的呀!领导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你看那些课堂上专心的学生,他就是比不好好听的人学的快、学的好。因为保持对重要事情的专注,不仅仅是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是自律的体现,这是种能力,需要练习才能习得,不是说说就能成的。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学会提问》让我前进了一小步,谢谢作者粟津恭一郎先生的倾囊相授,我要把它送给我那位犹豫不决的朋友小张,希望她也能尽早学会提问,学会通过提问解决问题,帮助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这是朋友间最实在的礼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