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日立夏。
老祖宗真是前所未有的智慧和英明。将平平淡淡,了无痕迹的日子,切割成一个个有趣的节日。每一个月,有两个节气。这节气是什么?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就背诵的那首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写到这儿,想起了同事讲述的一个故事:
那年夏天,她大学毕业,正是东奔西走参加各种上岗考试的焦头烂额期。某次,参加一个地方的招聘考试时,遇到了这样的一道题目:“请完整地写出二十四节气歌。”看到这个题目的刹那,她的脑子轰然炸裂,神经里一片空白。什么是二十四节气歌?从前就没听说过嘛,这题真是变态!
考试的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她就是栽在了那道很变态的“二十四节气歌”上,也许也是有可能的。作为一个本科院校的中文系学生,竟然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歌,这不就和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是一个性质嘛,真是天大的讽刺!
近两日,被“鸿鹄”刷爆了网络界。在国内顶尖名校北大的120周年校庆上,校长在演讲中,将“鸿鹄”读成了“鸿浩”,一时间,举国上下为“鸿鹄”呐喊申冤。有人赤裸裸地批评校长“没文化”,有人又翻出了他年旧账,说读错字的高层人物不止这一个……
无论是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歌还是错把“鸿鹄”读“鸿浩”,是不是都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不敬重,不敬畏?是不是也可以由此管中窥豹,推知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正在损减?
母语,是一个国家的钥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签。如果,我们把钥匙都不小心丢失了,那我们将何去何从?如果,我们把标签都不小心黯淡了,那谁还能在芸芸众生里,在茫茫尘世间,与我们一眼万年?
〖二〗
近日,在读蒙曼老师的《品四时之诗》,读着读着,就流连其中,沉醉不知归路。在这本书中,以节气为主线,用唐诗做珠子,依次串联起来,就是一串熠熠生辉的项链。
在“立夏”这一节气中,蒙曼老师选取了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不过,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蒙曼老师选取的那首来自武将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位征战沙场,金戈铁马的武将,都能将诗歌写得如此飞扬灵动,尤其是这最后两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真是出神入化,神来之笔。
节气是智慧,应节气而作的诗歌,更是智慧。
〖三〗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愿这美好的生命,与美丽的夏日,同在。
(20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