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源于生活
最近看沈石溪先生的书《藏獒渡魂》,在扉页沈石溪先生说:“这本书是他青春年华的写照,是动荡岁月的回顾,苦难命运的馈赠,奋斗人生的记录,自由思想的浓缩。他说,这些作品是他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歌,用生命之火练过,用坎坷之锤锻过,用感情之水淬过。自信应闪烁恒久而又耀眼的艺术光华。”
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经常看一些儿童作品,像曹文轩的系列儿童小说,看后发现,曹老师很多作品都围绕着他的儿童生活过的江南水乡在写作。
莫言老师也是,他的作品也是扎根他的家乡。余华老师的很多作品都和他的经历有关,他自幼跟着父亲在医院,连太平间夏天都被他当做乘凉的地方。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和医有关,更何况他又从事过一段医务工作。
当然,作品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生搬硬套,而是高于生活。
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写作也是如此。前几天在牛人堂听宁国涛老师讲授写作的十六种灵感来源。深有感触,不管哪种写作素材都离不开生活,只要你是一个细心敏感的人,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二、写作要养成一种写作思维
同时还需要养成一种用写作思维观察生活的习惯。就如同想学英语就要事事都应用英语来思考写作,这样英语的语感才能慢慢养成。如看到水,不能仅仅是汉语的水,你需要用水“water”,而不是用汉语。同时一句“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应立即出现在脑海里。这就是一种英语思维。
作为一个长期写作的人,也应如此。如春暖花开之际,看到一支迎春花,你大脑马上反应,哦迎春花开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燕子该回来了,此时其他的花花草草会是什么状况,田野里麦子是什么状况,冬天的植物花草是什么状况,春天的生灵又是什么状况,人们面对春天的各种喜悦、高兴、一展眉头的亮丽开朗心情。于是各种关于春天的花花草草,诗词歌赋都涌上心头。心中有一种想一吐为快的写作思维和欲望。
听到别人讲一句话,看一篇文章,观一部剧,都可以用自己的写作思维来看待。如前段时间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整部剧感动自己的地方很多,于是写的一个长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之美》,抓住剧中的各种美,一一展开举例来写。台词美,美在何处;人名美,如太子“夜华”一名,来自陶渊明的“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意为晚上没有月亮花朵一样可以独自舞蹈,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也暗喻了,太子夜华这个人的内涵之深厚,学识之渊博,气度之非凡。剧情美,美在何处。等等,如此这般思量,一部作品的美就按归类,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写作要有激情有欲望
日常的写作者,要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和写作激情,因为一篇文章动人之处,就在于作者的情。想要感动读者,作者首先是有情注入到文字中。如看到一朵春天的花,你想表达它的美,可以写《春天不如住进一朵花里》,因为花美,于是你以一朵花的姿态来写,换一种身份,感情更加浓厚。
同时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类,能在凡平的生活中发现美、善。晨起的鸟鸣,午时的阳光,夕阳西下的余晖,刮风是对树木的生的一种考验,下雨更是一种多角度的生活体验。
总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 冬有雪。一年四季好风景,就看你是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