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文章中最有感触的话:1、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最省力。我们代替孩子做事情,还有预防孩子犯错,也许很多都没有必要的,反而打扰孩子在经历中体验和成长。
35岁的妙妙说:我知道正确的做法,但有时就是不愿意照做。就好像是精神分裂似的,现实的我在说,我就不这样做,可事后我又后悔。真是郁闷。貌似自己和自己较劲,就不就不,实际上是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较劲儿。
很多时候我也这样和自己较劲,不管是在沙龙中担任角色还是在现实中扮演接待员角色,我高兴了我做不高兴了就是不想做,我就不就不执拗的声音充满了脑海。
尊重一个人就是允许他在他的所属领地内活出他的自由意志。尊重是在划界限基础上,基于对生命的信任和欣赏而发生出的对人的尊敬和重视。尊重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一种健康的关系,需要彼此尊重。作为人首先要言传身教要让孩子看到如何去尊重。
如果孩子没有体验过被尊重,他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表达爱的方式对自己、对别人都不是一种尊重。
儿子昨晚洗澡的时候问我妈妈为何我心理堵的特别难受,一想到你们这些大人我就堵的难受,就像很多衣服堆积在这里一样,我回想昨天自己、小姨、、的情绪都丢给孩子了,孩子不明白为何一会这样一会又那样,到了晚上睡觉他哭着被狗狗咬了,哭的声音很大,早上和我说的时候我明白了因为昨天我特别大声特别凶的吼了他,把我的情绪发泄给了他,他眼神看着我快速躲闪一点没有允许表现出来害怕,想想有时候梦也挺好的可以帮忙排泄白天无法排掉的情绪。
界限是每个人内在最深层次的自尊感,是我想要我做好!唯有尊重才能激发人内在的自尊感。当孩子有了充分的领地之后,他内在的自尊感会让他愿意担当。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为了创造和体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来。
放下作为父母的掌控,放下自己内心的期待,尊重孩子对自己领地的掌控权,对他如何管理自己的领地不做评价。
对于孩子来讲“我想要”和“你想让我要”。
对父母来讲,大多数纠结在“我想让你想要”
关键点在于父母没有相信孩子内在的自尊感会让孩子向往美好。
儿子回复一位妈妈是这样说的,作业是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承担,如果他没有做那他自己去面对老师,相信孩子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果被老师批评了,妈妈只需要鼓励孩子就可以了。妈妈的担心和还害怕都是多余的。
听他说完这段话,我在想他已经懂的很多了,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的接纳力。
当父母侵占孩子领地的时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领地。内在的自尊感趋势着你想要做一名好爸爸好妈妈,相信孩子的内在自尊感。懂得自己便能够理解孩子。
放下我想,孩子便有了足够空间生发他自己的想要。
童话故事里说女人最渴望的是掌握自己的命运。回望自己很多时候是渴望掌控却又迷茫中。十几年前我为了逃避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过怎么样的生活,我把自己嫁掉,找一个可以帮我做决定,比我聪明比我能干的老公嫁掉。十几年后因着养育孩子我同样要面对这个问题。我要如何过我这一生?我要如何把握好我这一生的命运?我又要如何去体验这一生的?
允许自己继续这样混乱着前进着。允许自己继续这样迷茫的践行着吧!
我向往高振频率,排斥低振频率,美丽的女孩与丑陋的巫婆,是人都会想拥有美丽的少妇然而这样的热爱与排斥恰恰是我们离美丽越来越远。把这样的喜爱交给她来决定奇迹也许就出现了。就像我最近特别排斥自己的阴暗面,我一步不想靠近她,可是她一直都在,是的有时候我就像是丑陋的巫婆,是的我就是这样的。你希望我是善良还是丑陋的示人呢?当我拥有了自由的选择的时候我通常会选择美好的一面展示。而那份丑陋的包装里蕴藏巨大的能量至今未被我开发。我想慢慢把他们放出来。
每一个人都是有选择的,活出自由意志,允许低频之后高频自然到了,而痛苦的是我们的内在父母不允许我们活出那种低频,这样的不允许每一次拉扯着自己,岂能让你轻易顺遂臣服于这样的混乱与低频吗?
就像现在的我仍然在抗拒着这样状态的自己,我选择我看见了自己的挣扎与难受,我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办,乱着吧!可是内在父母看着我这样的状态着急呀!那份焦虑的眼神让我更加的混乱,然而我却无力的呆着。
亲爱的无论怎么样你都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