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眼中的霍格沃兹」
—————————————
猎光之旅|苍椉
霍格沃兹 by Harry Potter
编者按: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高贵古老而又处处透着神秘的霍格沃兹魔法学院是编者少年时期的梦想之地
而成为一名呼风唤雨的魔法师更是充斥了整个少年时期的青涩幻想
可惜正如邓布利多所说,不要依赖梦想而忘记生活
时间总是把人分开在夜晚的两端,这端是低头梦想时的前行,那端是抬头生活后的满目苍穹。
很多年后,曾经年少的编者也成为了一名记录世界的长发行者
而彼时,真正的霍格沃兹——马格南图片社才慢慢在我心中高然耸立。
创世纪 by 萨尔加多
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
马格南摄影师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世界之最,意味着世界级摄影大师。
但这傲立世界的图片社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和发展的呢?
编者认为,答案就在马格南作为一个整体所展现的个性魅力,理想抱负和风格特征当中。
01马格南之始
1936年的欧洲,春意盎然。
虽然法西斯的乌云渐渐聚集,却无碍一米阳光照暖巴黎的春天。
法国巴黎新闻社招聘会刚刚结束,三个踌躇满志的年轻摄影师在这里不期而遇,他们未因应聘落选而丝毫沮丧。毕竟图片信息化的黄金年代才刚刚开始,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生活周刊、图片邮报、法兰克福画报...还有大把的机会等待着他们。
趁着暖阳,他们决定找个咖啡馆,喝上一杯,再各自回家。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 ),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坐下没多久,年纪最小的那个摄影师就聊到他的摄影乌托邦:由摄影师组成一个独立于媒体之外的摄影师联盟性质的图片社。
摄影师从此自主创作,不再受媒体对于专题预设的束缚,也不会受图片社老板条条框框的羁绊。这将提升摄影师的话语权,对于发表图片的内容的完整性和主导意见将偏向摄影师一方,个体摄影师无法抗衡媒体,一旦形成组织就具备博弈资本,同时,摄影师的身价也被提高,图片的稿酬也随之大幅增加......
喝爽聊爽意犹未尽,他们成为挚交。这三个人是:23岁的匈牙利犹太人罗伯特·卡帕、24岁的波兰犹太人大卫·西蒙、27岁法国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卡帕 布列松 西蒙
发生在咖啡馆的这次谈话,仅存于大卫·西蒙的回忆中。
其实他们谈及的并不是伟大摄影事业,仅仅是一桩和新闻摄影有关的生意。
无奈,那时候他们还年轻,他们的名气、阅历、人脉等资源都还需要更多的积累。分别后他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卡帕和其摄影师女友去了内战中的西班牙,西蒙成了《Regards》杂志的记者,布列松以导演助理身份玩起了电影。
台儿庄集结Robert Capa
11年后的春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战场归来的卡帕,电影届小有名气的布列松,以及罗杰,西蒙和范迪维尔悉数到场,在五位已经位列顶级摄影师的同伴的宣誓下,马格南图片社由此成立。
编者按:
马格南图片社是什么?
一个有着巧妙规划的摄影机构,它只集合世界上最伟大的摄影家,限制总人数,造成顶级新闻摄影作品的稀缺性,同时提升作品的价值:
媒体想要这80位顶尖摄影大师的作品,只能通过马格南,而且价格是市场价的几倍。而摄影师不再受媒体制约,他们有足够的经费拍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再次提高创作水平。
不断良性循环之下,马格南成了圣地。
by Chim
马格南创始摄影师们的国际声誉无疑将他们从众多摄影记者当中显著区分开来。
然而,还有“其他”的摄影记者,他们也被称作“大师”,但他们从没成为过马格南的成员,比如玛格丽特·布尔-怀特、卡尔·曼德斯和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生活》杂志都曾发表过他们的大量作品)。
那又是什么原因让马格南图片社区别与其他的照片机构?
编者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y Bieke Depoorter
群体精神
1.他们都怀着对战后世界做出积极改变的政治抱负,他们强调个人表达,他们都秉承将新闻摄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承诺,他们更是先锋性的提出摄影师得自己拥有自己作品的版权。
新锐技术
2.他们率先采用了更先进的微型相机技术,并参与到最早从欧洲兴起的新型专题图片报道当中。
独立创作
3.强调摄影师要独立对自己的作业和作品负责。
独特风格
4.他们成功发展出了自身具有识别性的独特摄影风格。
by Raymond Depardon
02 马格南精神
马格南摄影师以正视人性尊严的和珍视个体命运为自己的哲学体系。
这从 1947 年他们为《妇女家庭杂志》做的第一个团队项目“人即全人类”中能得以体现。
他们认为投入资源并花心思发掘自己的选题是十分必要的,而通过哗众取宠的方式来提高新闻摄影的水准是他们坚决反对的。
如同其他杂志报社各司其职的众多摄影师们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一样,马格南的成员们也认为,新闻摄影的职责已远远超越仅是履行一份工作的意义。
米歇尔温斯曾在 20 世纪 50 年代于巴黎的马格南分部工作,他说:“马格南教会了摄影师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思考。让他们拍摄的照片更直入主题,要求摄影师得从生活中创造出画面,直到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马格南让每个摄影师都想想清楚自己是在干嘛,这就是你想过的生活?这是你想要的人生?你还得靠你的小破相机吃饭呢,别只是拿它来拍拍图发发朋友圈。”
也正是这群摄影师强烈的个人参与感和热衷个人表达的意愿终使得他们变得与众不同;正如卡蒂埃·布列松所言:“我们不做雇佣兵”。
by Michelle Vignes
为了保持人格的独立,马格南坚持三种核心政策:
1.摄影师拥有自己作品的版权;
2.除非获得摄影师许可,否则照片不得裁剪;
3.照片只能用马格南给定的标题和文字出版。
这些从前闻所未闻的要求也给马格南摄影师去争取业务方面造成了不少麻烦。
但是,马格南以图片社来代表摄影师个人出面和出版商议谈,一些出版机构也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马格南当然是从这些策略中获益的,尤其是保留照片底片的所有权(以前都归杂志的主雇们所有),这部分也作为照片存档而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当中的图片可以被反复出售给不同的出版物或在一些图书产品中被购买使用。
这些举措让人们对马格南摄影记者的工作更加敬重的同时,也为后来成立的图片机构,提供了标准制定的借鉴。
从此以后,摄影记者就分为没有自己版权、使用权的摄影记者和马格南摄影记者。
2016年欧洲杯决赛 by A. Abbas
03 马格南神话
现马格南摄影师Paul Lowe说:
“作为一家机构,保持独立是唯一的生存方式,就像一群形成自己世界观的作家群体。考比斯图片库,西格玛图片社,路透社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新闻照片,而马格南要做的就是从这些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让大家看到这才是马格南眼中的世界,若你有同样的兴趣你一定想加入我们来一块干,但如果你只想拥有普通的视界,那你也只能看到世界的普通。我们自己掌握编辑,不同凡想地观察世界。”
在他话里所强调的这种马格南赋予摄影记者的编辑力类似于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作者功能”。
福柯认为, “作者功能”体现于,在社会条件中,某些话语的存在、流通以及运作方式。而不是其他条件中的,就像文学中的话语,不同于法律契约或私人信件中的话语。“
作者功能”并不单单指述一个独立的个人,而针对的是一个被称之为“作者”的组合。
1981. Jerusalem. 1st Worldwide meeting of Holocaust survivors.
在欧洲出现专题摄影报道之前,摄影记者自身并没有形成很扎实的创作传统,直到后来马格南鼓励他们的摄影师发展独立个性、勇敢真诚和具有奉献精神的创作特质。
在新闻摄影的早期,媒体认为由谁拍了这张照片并不重要,拍照只是被当作相机完成的一个机械动作。而马格南做的,就是要致力于提升摄影师个人与作品的相关性,从而提升摄影师的地位。
马格南重视和强调摄影师的独立性在战后西方世界的文化变迁中产生了巨大共鸣。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在对美国现代摄影主义的讨论中指出,战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跨阶级的自由人文主义……它把个体和人类的权利置于 “狭隘”的社会阶级利益之上。
无论是存在主义还是自由人文主义都认为,应由个人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存在主义和自由人文主义允许艺术能够重塑艺术家“特殊性”的前卫观念。
CHINA. 1982. Beijing.
在最初的十年里,是各种各样的因素让马格南摄影师从其他摄影记者中脱颖而出。
正如编者前文所说,这其中有创始人的愿景:他们希望改变摄影师仅是扮演着为媒体编辑们供应图片原材料的角色,并期望摄影师在积极推进社会变革中有所作为。以及他们率先采用最新的摄影技术,并及早开始接触专题摄影的报道形式,以及他们在二战期间所作的独立报道而获得的崇高声望。
马格南图片社鼓励它的成员,去成为新一代独立摄影师群体当中的一分子,而别再去做仅是为实现他人愿望服务的雇员,从而最终实现,马格南摄影师独步天下的价值。
bySteve McCurry
编者按:
拿著相机的人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风花雪月中进行艺术创作,以人文角度和眼光去感动及改变人类的人文精神。另一种就用相机作查找真相的工具,将世界最黑暗、最震撼的一面呈现到世人面前。
马格南图片社,正是诞生于人类史上最大的浩劫——二战中。而世事变幻,疆界易主,君臣更迭,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后来者亦继承了当年那五位创始人的意志,继续全身心投入到纪录世界各地的震撼之中。
最后,向大师致敬。
猎光之旅
长按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