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的勇气

在热热闹闹的国庆假期中,我来到了心心念念的钓鱼城古战场,“上帝折鞭处,合州钓鱼城”——这是书本告诉我的,而当我走在钓鱼城的石阶上时,感受到的却是这座山间小城的渺小和无奈,面南的悬崖峭壁上依次排列着三级城墙,导游说800年前的蒙古军队从这里发起了无数次进攻,在天险的加持下,化险为夷成为小城那些年的主色调。

抚摸着满是青苔的城墙,冰凉、滑腻的触感透过手掌直达心底,心中的疑问慢慢生成——只是因为这里三面环水,有入江城墙,通往外界的路紧邻悬崖峭壁,所以抵挡了蒙军36年吗?

漫步在如今的石板路上,想象着800年前被困于城中的军民踏在夯实的泥土地上。路边的水井现已盖上石板,我俯下身,透过缝隙,想看到当年从这里汩汩而出的泉水。当然,只是徒劳,因为山上为军民生活所凿的92口水井都已经干涸,若在僻静处,看到某一口敞开的水井,里面水波盈盈,那也只能证明近期下雨了。

两万,是当时小城的总人数,他们在这里凿井、耕种、研磨火药……最重要的还有定期组建敢死队,外出偷袭进攻的蒙军。因为需要依靠天险的地理位置殊死抵抗,小城的军民捣毁了嵌入悬崖峭壁的踏脚板,这样蒙军没有了进来的路径,也断绝了他们外出的可能。可是,蒙军在外不停地进攻,曾突破了第二季城墙,城内的军民在一片恐慌之后,决定派遣百余名的青壮年,于蒙军使用天梯进攻时偷袭,怎么出去?在东南面有两块紧挨着的大石头,中间约有50公分的缝隙,敢死队成员将从这里出去。也是从这里回来吗?不是!没有回来!出去便是有死无生!

被选入的成员没有推辞、没有耍赖,更没有家人阻拦,虽然他们都清楚踏进那五十公分的缝隙意味着什么。可家园被围,一旦被蒙军攻破,屠城将只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身后的亲人,为了留下这片土地,他们没有谁计较为什么是我、而不是他!

如今,我站在这天堑旁,探头一望,便是铺满碎石的陡峭山坡,我将手紧紧攀住旁边的石阶,腿却仍然止不住低发抖,而800年前的他们,却有着毅然赴死的勇气。这该是我心底疑问的答案吧!

三面环江的钓鱼城,三江合流的要塞,在南宋末年,凭一城孤勇抵抗战无不胜的蒙军三十六年,不仅仅是天险帮助了他们,最重要的还是他们自己帮助了自己,是小城军民的万众一心抵抗住了蒙军的进攻,让这座小小的城见证了南宋的最后一刻,也成为了改变世界局势的那一把钥匙。

她耸立山间,面积局促,渺小是面对她的第一感观,而走进她,知道她的历史,你就能切实感受到她的伟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