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道德篇(二百二十三):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在北洋史上,“玉帅”吴佩孚堪称是金光闪闪的招牌,能被称为“学者军阀”自然不仅仅是攀文附雅,秀才底子加上科班出身,戴稳文化人的光环。但是他一度崇尚武力,有“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胜奉”之誉,为了征讨西南,不惜穷兵黩武,“军阀本质暴露无遗”。随着其民族意识的觉醒,吴佩孚也多次拍案而起敢于说不,那种一往情深的家国情怀,应为后世称道,这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担当。军阀无义战,所以在吴佩孚落魄下野后的表现,显得尤为可贵。他不服输,且不愿意承认与南方角逐中的失败,率残部败逃四川,试图重整旧部,再展“雄风”,并利用原有的威望和地方军阀的“拥戴”,与南方再次一决胜负,这一直是他的余生残梦。
其后,素怀觊觎之心的日本,为了抗衡崛起南方,积极准备扶植吴佩孚“出山”。当时,日本第一派遣军司令荒城二郎,与海军驻沪特务机关长佐藤秀夫,携十六名将校军官,专程访吴,声称愿意协助吴氏东山再起,并开出承诺:“贷予其借款一百万元、步枪十万支、山炮五百门、机枪两千挺,并连同装载弹药的小型舰船,分批运入四川”。吴氏竟婉言相拒,称“我过去有枪何止十万,有钱何止百万?尚且一败涂地,可见,成败与机械无关。如余要借外债,引外援,何须今日?中国事中国人自己了,盛意所不敢承。”这是倔强的武夫本色,也是作为一位大军阀的担当。
但是,吴佩孚未曾假借外人之手与南军为敌,却被南方所不容,被迫于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底,率领卫队抵达北平寓居。稍事安顿的吴佩孚,拜访奉系军阀的新掌门,主张趁日军在东北立足未稳,打回东北。见其环顾左右而言他,吴怒斥道: “国恨你不报,私仇你不报,你老子的棺材,已经竖起了!”接着又说: “你怕抗,我帮你抗,我不是为名为利,我左手拿回东三省,右手交给你!”但是,军阀混战十余年的“萧墙之争”,很难达到真正的“同仇敌忾,大张挞伐”,吴佩孚的殷殷民族情怀,虽溢于言表却也只是徒劳。毕竟情怀与担当的坦荡,在庙堂与宦海的鸡零狗碎面前,其实不堪一击。
最终,吴佩孚因一碗羊肉饺子而殒命。在吃饺子时,肉骨头嵌入牙缝导致严重感染,并引起高烧,吴佩孚曾经一度昏迷。家人延请德国医生史蒂福斯诊断,他要求送病人入东交民巷德国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吴氏素有“不入租界”的誓言,即便如故主曹锟的葬礼,都是其妻代为前往吊唁。在此生命危难之际,吴佩孚依然不改初衷,并正告夫人曰:“万勿趁我昏迷时,送我到东交民巷,如违反我的‘三不主义’,非夫妇也。”此等决绝也是山河破碎之际的求死之心。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觉醒与抗争: 北洋军阀吴佩孚民族意识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