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对于“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主动的抛,也有被动的抛,绝不仅仅是从一个点抛至另一个点。
琼把自己“抛”出本波寺院,除了主观意识的驱使,还有信仰的引领。尽管是这样,琼还是感觉不适,在孤独与彷徨里,一次又一次地失重。
一下子离开呆了28年的舒适圈,谁能立马找到自己的根据地呢。圣者在未找到真正的灵魂依怙之前,也和凡人一样患得患失。因为此刻的奶格玛,只是个符号,没有融入他的生命里。
理上的明白,只是修行的开始,余下的路,需要琼一步一个脚印地证下去呢。他在大风大浪中寻觅,也在大风大浪中狂欢,各种文化亦在大风大浪中滋养他,开放的灵魂也能我大化中得到大助缘。
琼走出本波,走向佛教时,首先选择了宁玛派。他很向往宁玛派的大圆满。于是他拜谒了自己的第一位上师——律桑格。
这位善知识颇具慧眼,称赞琼是上等根器,对他自然毫无保留。这个大圆满法十分殊胜,它的世界观是诸法无自性、平等、元成、唯一。
佛道由此修,佛道由此证。但,琼的大对头班马朗尾随了他。班马朗没有成本波的法主,在护法神面前发过愿,要三辈子跟琼作对。琼当时还蒙在鼓里呢,把他的恶行当成了善行。别担心,圣者的单纯美好就算遭遇了逆缘,也能慢慢转化为顺缘。
雪漠老师依止香巴嘎举时,上师首先就传以大圆满法,然后渐次领受其他的法要。在与琼的相遇中,雪漠老师又请他讲述了大圆满的修法要诀,《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的“契心性品”有详细的记载。
这时候,小说抛弃了情节,融入法要中,另辟蹊径,让人对真正的解脱之门升起信心。如果你把此书只当做小说,不迈开寻觅的脚步,依旧在庸庸碌碌里迷失自性,就难以全面解放自己。知道的人和不知道的人之间,会出现一条明显的分水岭。
“要知道,这种完全的自信来源于大圆满的境地和实践,要明白万事万物离而自解,诸相终究会消融于无垢本除的实相光明之中。那情形就像空入于空,水融于水,云散于苍穹,光消融于无际。要明白,现于自身者会瞬解于自身,万象不依外缘而解脱,就像以石破石,以铁锻铁或以土清土那样,要在这究竟当下的自性本体中,万象解脱于对当下本觉的领会。”
看着这段话,如果没有读过《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的人,会摸不着头脑。即使知道一些心理学常识的人,也未必能够了悟这种修行境界。所以修行圈的朋友们,喜欢反反复复的阅读这部小说,他们不光是向雪漠老师求法,还在向琼求法。
这个法到底在哪里呢?记住:要认知当下的明觉,要恒契自在的真如本觉。换句简单的话说,就是要活在当下,让自己的心属于自己。
也可以这样修:“回溯到心念的源头处,明白心智是什么,知道心智是浮现在真我上面的画面,向内一转,纵身越入真我中。”
可是本波的护法神依旧不肯放过琼 ,他们设诛法坛城,在祈愿纸上写那些叛教者的名字,给琼的心神带来很大困扰。而班马朗用自家的财物供养那些修诛法的人,所以他不受限,总是在隔岸观火,琼越心神不宁,他越开心。
幸亏律桑格喇嘛告诉琼有天生的降魔能力,并告诉他怎样去除障。那就是观想防护火帐,并且观想自身五个脉轮上的五个种子字射出来的光杵,它会在身体周围形成圆柱一样的金刚杵火帐,邪魔的力量就进不去了。
琼依法修持,但因缘不足,仍不能安心。他目前处于恍兮惚兮之中,无法与光明境打成一片。一是妄念太纷扰,二是习气未除尽,三是修行正在进行时,有所漏也可以理解。
奶格玛依旧存在,永不消失。她总在琼的心里闪闪发光。这光,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只是大家不相信而已。
琼为什么要一心寻觅奶格玛呢 ,还得从到姐姐小时候打他时遇到的怪事说起。家里所有人都相信琼是圣者,但姐姐不相信,老是打他。阿莫嘎出现时,琼又在挨打,他挣扎时,脚在石头上印出了许多深深的痕迹……这种示现,果然证明他不凡。
阿莫嘎于是在琼的心里种下了使命的种子,他说:“你长大后一定要去印度,那里有很多大成就师等着你去,你会得到他们的传承,饶益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无论发生多少磨难,一定要求到“奶格玛五大金刚法”,那是奶格玛空行母的心髓……”
然后,有了大家都晓得的“奶格玛千诺”。每当琼遇到大小阻碍时,他都会念“奶格玛千诺”。这五个字到底有什么魅力,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