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去一家三甲医院拿体检报告,报告显示身体有些问题,便让医生开些药。去窗口交费时,发现排队人数不多,只有三五个。交完费后,我往取药窗口走去,发现取药窗口处一个人都没有。心想这不对呀,过去看病,交费和取药通常是排几条长队,花费时间不菲。
我带着纳闷走到取药窗口,发现药居然已提前准备好。一手交单子一手拿药,算上从交费处步行开始,整个取药过程不到一分钟。所花时间之短,突破以往认知。是很久没来医院,所以我OUT了?
我突发好奇心,打算搞明白一些事情。于是回到一楼大厅,开始四处转转,再逐层往上。从客户角度我发现,这栋新建成门诊综合楼,在为客户提供便捷性服务上,足够用心和给力。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指示路标明确,不管是地上、天上、墙上,你随便扭头一看,总能轻易发现目的地在哪儿,如果不认字,问询处就在最显眼位置。
2、电梯加扶梯,运载量足够,不想挤电梯,可以上扶梯,就诊科室集中在2到5层,乘坐扶梯也不会耗时太多。
3、几乎每一层都有交费处,且在显眼处,有提示牌告诉你线上缴费更快捷。
4、取药窗口与就诊科室在同一楼层,减少步行时间,窗口很多,但里面只有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且极少走动。药品以轨道传送,最后顺着螺旋滑梯,落到窗口台桌上,台前工作人员只需把它轻轻往旁边一推,便静待客户上门取药。
总体上,这些服务以顾客为中心,井然有序且有创新。
在大城市里,这些服务司空见惯,但恐怕很少有人,在享受便利服务时深思过,设计这些服务之复杂程度,堪称一个系统工程。
想像一个场景,假如上司交代你一个任务,接待好一位省外重要来客,两天时间,包括衣食住行玩和公司考察,你会怎么做?
从接下任务开始,你就要考虑很多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收集客户信息、日程安排、公司各部门协调配合、突发情况预案……
这只是一位客户,如果十位、百位呢?若是想玩出新意……
反正我脑袋瓜子要爆炸,更别说一家三甲医院,每天要接待成千上万人,所需考虑因素只会更全面、更细致。
服务,可说是无所不在,大到国家外交,小到日常一句简单问候。过去我们通常认为,服务是第三产业,而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李乐飞,在其新书《新服务时代——新服务、新基建、未来社会的服务法则》中,提到“所有经济都是服务经济”。
学术界总能以较低难度,接触到各学科最新进展。李乐飞教授做为一名学者,《新服务时代》却没有学术类书籍那般枯燥难懂。相反,作者在书中引用大量有趣案例,既保持学术研究价值,又贴合实际,让人读起来颇受启发,且趣味盎然。
服务主导型逻辑告诉我们,既然所有经济都是服务经济,将思考方式全面地、彻底地转向服务,就变得十分有必要。如今产品日益同质化,服务差异化便成了致胜利器。而要想做到服务差异化,总逃不开创新。
过去,对于服务体验,消费者主要考虑4个因素:性价比、便捷性、可靠性和选择多样性,也就是所谓传统服务“四大件”。哪怕到了今天,这“四大件”依然是主流,但目前情况已悄然发生一些变化。
书中指出,便利未必等于乐趣,丰富未必容易选择。这让我想起两件事。
1、上个月,我送给8岁外甥一个三阶魔方。他爱不释手,越整不明白,越玩得不亦乐乎。后来邻居家小孩教给他一个方法:拆了重装。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玩魔方,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太简单,没意思。
2、今年双11,想买一件外套,便上唯品会和天猫去“逛街”,网购多方便,选择多,性价比高,还不用出门。结果半个小时后,耐心耗尽,关掉APP。选择太多,反倒不知道怎么选。后来周末带家人出去逛街,偶然经过一家服装店,看到门口挂着一件外套,款式还不错,摸摸面料,还行,试穿之后便付款买下,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从这两件事中,我看到了“体验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现在,不妨跳出传统服务“四大件”,思考一下,现代消费者更在意什么、更期待什么?书中已给出回答:面向感觉和体验的创新型服务。
那么,如何创新?或者更精准的提问是,如何进行有价值的服务创新?
作者认为,分析研究各行各业案例,有助于寻找服务创新规律,并推荐了4种分析视角:网络视角、资源视角、需要视角和文化视角。而无论是哪一种视角,都将得出一个结论:服务创新离不开对社会趋势的研判。
就拿线上和线下来说,网购刚兴起时,普遍存在一种论断:线下实体店终将走向灭亡。
当初我信了,如今我变了,因为实体店到现在还没灭亡,而且不少实体店生意越来越好,这是为什么?
作者在书中关于“线上还是线下”的探讨,给我印象深刻。
线上零售有三个优势,第一个是便捷性,可随时下单;第二个性价比,价格相对便宜;第三个是商品种类丰富。
而线下,胜在体验。
细心读者会发现,线上优势,属于传统服务“四大件”,线下优势,却符合“面向感觉和体验的创新型服务”。
颇有一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喜剧感。
这当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通过两者之间优势对比,作者认为,线上和线下未来趋势必将是相互融合、相互靠拢。大致有三种模式:线下向线上靠拢、线上线下融合、线上向线下靠拢。
预判出趋势后,便能更好地进行服务创新。
第一种模式,线下向线上靠拢。
前面说过,线下实体店胜在体验。假如你有一家餐厅,吃过的人都叫好,但对于没有吃过的人,他们是否愿意光顾你家餐厅?
这个时候,线上信息便能派上用场,打开美团、大众点评APP,查看餐厅评分多少,什么菜品受欢迎,服务和环境如何,这些信息能起到“增强现实”的作用,最后顾客会决定是否光顾。
第二种模式,线下线下融合。
苏宁便是典型案例,将线下实体店变成体验店,仅供体验,不设库存,想买就到苏宁易购网上下单。这是一种线上线下同价、同步模式。
第三种模式,线上向线下靠拢。
线上劣势在于体验感差,如何能让线上体验变得和线下一般真实?这就需要虚拟现实技术,这也是近几年风投非常关注的领域。但目前看来,这项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但不妨碍我们想像一下,未来某天你在家中,戴上一顶全息头盔,进入虚拟网络世界中,所见所闻所感,都与现实无异,那种感觉一定很酷。
那将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是的,“所有经济都是服务经济”,服务设计正在定义一切,其本质上不仅是设计全新商业模式,更是在开发全新的生活方式。
重视服务设计,转变思考方式,在新时代下,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