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现在过的生活其实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了什么而活?感觉自己就像个笑话,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学习只为了拿更多的A,毕业是为了找到别人眼中羡慕的工作,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终其一生,过着未经省察的“二手生活”。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如今这么毫无目标,失去人生方向。因为我们太在意外界的声音,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没有好好听内在的声音,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那外界的评论就一定是对的吗?其实,一种观念是否正确,跟它是否被大多数人接受,跟相信它的人有多么伟大,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有独立去思考,反复地用理性去推敲,才能让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
如何使自己变得有智慧、时刻保持着觉知,不受外界的影响呢?《苏格拉底的申辩》告诉我们可以试着这么做:
承认自己的无知。陷我们于无知的真是我们的已知,知道自己无知,才是最大的智慧。对待一切事物,我们都应该抱有谦卑的心态、向他们学习的心态。不盲目自信,也不轻信别人,遇到事情,都要靠自己的理性,深入研究,得出自己的判断。
学会质疑。苏格拉底有句著名的金句: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遇到任何信息,我们都可以用“反问法”来反思,有三个步骤:第一,找出一个看似不证自明、天经地义的观念;第二,假设这一观念是不对的,试着找到一个例子,证明这一观念存在逻辑上的破绽;第三,修改原有的观念,使之能够包含我们刚刚找到的例外,接着,我们再反复使用这三个步骤,步步紧逼,把原本似是而非的观念逐步澄清。举个例子:第一步找到一个观念。别人说喝牛奶对身体不好。第二步假设这是不对的,小孩喝牛奶就对身体好长个子。然后得出,喝牛奶对小孩身体好。之后反复使用这三个步骤,观点——反驳——新观点,不断的得出结论再反驳它。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从提问到寻找答案的思考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你必须学会怀疑。
凡是公认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很少真的如此。即使我们不断地拷问,似乎触到了更为坚实的认知的基石,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当有了新的反例,我们就必须放弃旧有的理念,一切从头再来。你往四周看看,就会发现,大部分人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们的价值观可能来自于父母,或是来自于同伴,可能来自于老师,或是来自于网络的流传,对于这些价值观,很多人往往毫无质疑地就接受了下来。苏格拉底对这种浑浑噩噩的人生是痛心疾首的。
人生本来就是幸福圆融的。一般人认为,读书好、工作好、赚钱多就能获得幸福生活。苏格拉底却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已经是圆融幸福的了,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去成长、去经历、去收获。有了这个观念,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害怕,不会患得患失,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幸福、拥有了一切,还担心什么失去呢?就算失去了,我们还有圆融无碍的幸福啊。
让我们时时怀着谦卑的心去学习,有觉知的心去反思,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