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两天陆续有几位书友给我发过简信,问我可不可以加一个微信平时聊聊天。他们言语礼貌态度也很平和,但都被我一一谢过但拒绝了。我大概还是有些抵触私人谈话的,或者说,我很怕这种明明很简单的社交关系。
人是矛盾的,而我尤其是。我深知任何朋友的开始都要靠双方的主动,进而才能了解,才能深交。但显然,我经常性的失去了开始的机会,因为恐惧。这是我的问题。
我并不是一个内敛的人,相反我很外向,开朗的张牙舞爪,生活的上蹿下跳。我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经常愁苦的劝我“女汉子是没有春天的”。可就是这样一个我却总是会把社交关系弄的一团糟。
我鲜少参加社交活动,对人的认识也很慢热。偶尔会有人注意到我想结交个朋友,我总是慌乱的感谢然后下意识的拒绝。我难以自控的对陌生的善意抱有审慎和打量。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深深的自卑,尽管我时常自恋的说自己是难得的完美的人。
我想要别人了解我,也从不怀疑别人是怀着善意的,但是我始终觉得如果他了解了我,他也许会很失望,那么他就会离开我,而我很难去挽留他,我们之间就会变得很糟糕。或者他不失望,他热切的希望和我常走动,我又会无措的面对该怎么维持一段社交关系的难题。因此,我茫然我恐慌,最后我选择了不开始。所以你看到了吗?所谓外向社交恐惧症,就是在为自己画地为牢,我对外面的世界同时抱有等量的期待和恐惧,别人进不来,自己也出不去。
2.
大一竞选班长过后,我和同期的几个竞争者关系一直不温不火。我对她们没有敌意,也许她们对我也没有,可我并不知道要怎么开口表明:“嘿,比赛第一友谊第二,我们还是朋友”,几次匆忙的表示貌似也没有什么起色。也许她们在想,我这样一个开朗的人要是心里没有芥蒂,怎么会不主动言谈吧。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们其中一个人跟我说“你知道吗?我们是下意识的把陌生人变成朋友,你是下意识的把朋友推回陌生人。”
这句话是真的,可是就算现在写出来,我仍然找不到方法去解决。我不能强求谁去一再地理解我,所以我也难以解释我并不是一个淡漠的人。
甚至我渐渐意识到就算我下了决心去主动社交,也会在以后的相处中难以回应他人的热络,而留下一个自视清高的评价。
说起来很矫情,作为一个外向社交恐惧者,我经常莫名其妙的交到了一个朋友,我尽力和她们保持联络,说话幽默风趣,尽量一切得体,可是即使这样我依然后知后觉的就失去了这个朋友,等我反应过来,我们已经变成了最初不熟的样子。于是我只能宽慰自己,大概就是这样吧,我还是太不会社交了。因此当下一次有陌生人向我发出善意的时候,我又会下意识的拒绝,感到恐惧和无措,以此恶性循环。
3.
我很感激我仅有的几个朋友,至少她们的包容没有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怪人。但是即使是如此熟悉的她们,我时常也会感到烦恼。因为我无法判断她们需要和我联系的频率,以及她们也无法相信我的恐惧。
比如她们经常给我这样的评价“你还社交恐惧?你这么逗还恐惧,那我也是要得焦虑症了”,或者回答我说“联系的频率?你看着办啊,反正时间长了不联系老子就拉黑你”
所以很多时候当我发出一条消息之后,如果对方很久都没有回,我就会患得患失的猜测他是不是觉得我过于黏人了?而当对方提起“你还想着联系我啊,我以为你都把我给忘了”的时候,我又会纠结我是不是太过冷漠了。我终日徘徊于审慎陌生人的善意与试探好朋友的态度上,这种开始与维系社交关系的压力让我很难感到放松和愉悦,因此我对于社交就更为恐惧。
更为难堪的是,很少有人能够相信这种外向社交恐惧症的存在,正如很多人劝导忧郁症患者“开心点儿不就没事儿了吗”一样的不负责任,他们习惯于把这种社交恐惧归结于“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者更直白点的话语:“吃饱了撑的”。
而渐渐的我就习惯于不再把这种困扰说出口,变成了一个“表里不一”的人。我顺着他人的想法,在大学时期所有没课的时间节点独自隐藏于图书馆里,打着“图书馆内保持寂静”的幌子来避免陌生人投来的社交邀请,同时也给同学留下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算太糟的印象。而当回到家或面对朋友时,我绝口不提这种困扰,继续张牙舞爪,上蹿下跳,成为一个符合他人评价的“小妖儿”。
我不知道我还会纠结多久,我也不清楚我是个例还是小众,我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人。但我真诚的感谢的所有试图和我交朋友的人,也谢谢那几封简信和文章下的评论,我很想以一种得体的方式认真的回复你们,可是又觉得实在说不明白。我怕你们难以理解,又怕你们觉得敷衍,所以我想了想决定写写我的问题。
如果顺便的话,能否容我问问:你有外向社交恐惧症吗?或者,你有什么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