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说真心话,不一定啊……
但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命运必然给你一些东西,也许好也许坏,只是你总归不能拒绝。
《无问西东》里出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命运下的很多种活法,这些活法里有时代的印记,他们的选择被社会洪流推动,他们的情感和内心被生活所塑造。
面对人生的各种冲突,他们最终做出了不违心的选择,拥有了充满遗憾而不留遗憾的人生。
陈鹏在说那句“我有人要照顾”的时候,是坦然果断、毫不犹豫的。并不是去研究所工作的那份光荣对他而言没有吸引力,一个孤儿勤学苦读到那个程度然后光荣地报效祖国,他不可能是不想要的。只是他觉得在他的生命里王敏佳更重要。
后来陈鹏说出那句“我自己的事情解决了,我可以去研究所工作了”也是坦然果断、毫不犹豫的,因为他误以为王敏佳有李想照顾了,他放心也放弃了。
再后来王敏佳被迫害,陈鹏再次坦然果断地放下工作回去救她,此后一心一意地做那个“给她托底的人”,同时也远离家乡投身研究工作。
这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向陈鹏一样毫无羁绊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他始终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每一次生命转折看起来毫不犹豫。
除了他,电影里其他几个故事的主人公都迷茫过。
把自己交给书本的吴岭澜,最开始想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交给实业救国,但自己却是个文科天才,周围世界的主流如此明确,我甘愿选择冷门吗?我敢于不一样吗?
这就像在今天,亲戚朋友老师校长都说学理科好找工作、将来工资高,十七八岁的少年要拿出捍卫自己内心爱好的勇气是非常不容易的。
吴岭澜的迷茫非常自然,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梅贻琦。梅校长没有告诉他应该怎么选择,只说要面对真实。
吴岭澜面对了真实,他最后成为一代名儒那是后话。他做了这个选择之后所坐的冷板凳,在周围热闹的实业潮里保持静心修文读哲的坚定,值得被看见。
沈光耀在看到空军招募的第一眼,就想当空军了,母亲不希望他去。但这位母亲却有不一样的格局,不是因为她不能失去儿子,而是因为她觉得儿子不应该还没想好怎么过一生就失去人生。“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母亲的话显然是有说服力的,我不认为那种强制性反对足以动摇一个年轻人的志向,但沈光耀的妈妈是出于无私的爱。
吴岭澜把面对真实的精神传递给了沈光耀,他进入空军队伍,在对敌军执行“自杀式攻击”之前,说了句“妈妈,对不起”。
选择的背后都是有代价的,如果没有,选择就不会那么艰难。勇敢的选择不在于敢于争取,而在于敢于牺牲。
故事中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张果果了,广告公司高管,置身于职场的尔虞我诈,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他的困惑迷茫是现代人比较能体会到的。
张果果因为业务需要与穷苦的四胞胎家庭结缘,后来怀疑是否因为自己的帮助而被对方赖上了,最终重新选择相信并亲自照顾四个孩子。
张果果的父母说,他们对他唯一的期望就是健康和开心。
清明扫墓表明了张果果与前面故事的关系,李想牺牲自己救了张果果的父母,陈鹏、李想、王敏佳是三个关系要好的孤儿,李想为了支边在关键时刻没有和王敏佳站在一起。陈鹏从小被一个村子的村民收养,沈光耀开飞机投食物在那个贫困的村子,吴岭澜是沈光耀的老师。
这可能是创作者想表达的更深一层的东西,就是真、善、美在无意之间的传递,你不知道影响了谁、拯救了谁、成就了谁,但是美好的东西是有穿透力的。
看到好几位影评作者在赞美这部电影的同时,会用少量的文字点评影片结尾的“鸡汤”,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虽然鸡汤,但我干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干一碗鸡汤还需要一本正经地来强调一下自己的坦然了。在反鸡汤的潮流里,大家几乎把一切表达美好精神的内容都纳入鸡汤,然后习惯性对之不屑一顾。
所谓鸡精汤喝多了,看到鸡汤就想吐。但是鸡汤原本味道醇浓、营养丰富,时至如今也依然有真的鸡汤、好的鸡汤存在。
影片的结尾到底在讲什么?
无问西东,问我心。
但你首先得有心。
吴岭澜看到了“天生我才”,
沈光耀响应了“家国情怀”,
陈鹏对不改初心坚持内心的爱,
张果果从李想的故事里找到了答案。
你总得知道点什么,相信点什么,内心总得有东西支撑,才会问心无悔、问心无愧。从心不只是面对真我,还需要抵御这世界上无数的诱惑和杂音。
很多人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初心,但你告诉他:初心一定存在的。这不就是鸡汤么?成为一个“珍贵的你”并不容易,需要在一无所有、未来未知的情况下选择相信。
如果你提前知道青春也不过是这些日子,你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在意的东西吗?
——我们不去战胜世俗,不去和世俗拼个你死我活。但我知道如果不顺从世俗我将失去什么,但我依然愿意。
陈楚生真是被唱歌耽误的好演员。
王力宏的颜值保质期真是太长了。
结尾有彩蛋,坐着慢慢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