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在抖音刷到白岩松的演讲视频,他告诉年轻人:30岁之前要不断做加法,不断试错;30岁之后要做减法,打一口深井。
很赞同他的这个说法。
20多岁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不如趁着父母还年轻,自己也没有买房养娃的压力,尽情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家庭情况,撑不起你去尝试那么多东西,哪怕是小范围内的试错也好,只要能在30岁前找到自己清晰的目标和未来的奋斗方向。
30岁之后,我们试错的成本和代价比之前大了很多,父母开始老去,往后也越来越需要我们的支撑了。
我们开始有了买房、结婚和生孩子的烦恼和压力,留给我们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年轻时的很多想法都没办法再挨个去尝试一遍。
我们往后的生活会变得很单一,为了赚钱和生活不停地奔波着。
如果这时候我们能做着一件自己喜欢、并且有斗志的事情,而且还能通过深耕这件事获得自我价值和成就感,能养活自己和家人,也许这就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了。
2、
记得20岁的时候,我还在校园里,那时候迷茫到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连毕业后去找工作也是迷迷糊糊的。
我尝试过做导购、做销售,原本是想试试自己是否适合这类工作,是否能通过销售赚到大钱,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尝试之后发现,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
那时候我的内心根本没有定下来,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试试,对很多事情充满了好奇。
如果让我列个单子,这辈子想以什么职业为生,只怕我都能列出10个职业出来。
初入社会的我一脸天真,懵懵懂懂,把很多事情都想得尤为简单,甚至想过以后去学钢琴、学画画,然后靠着天赋秉异、大龄成才,最后能和艺术相伴一生。
后来,我实在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尝试做些什么,于是就一直做着大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待在一个舒适圈里,停止折腾了。
可以说,迷茫占据了我整个大学和工作后好几年的时光,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方向去努力,一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3、
后来,我在业余时间开始了懒散又漫长的写作之路,其实刚开始也只是随手写写,内心依然很迷茫。
那时候我想着,职业作家的要求那么高,像我这种没有文化熏陶和文化底蕴的人,写作有什么用呢?
但那时候,写作更多只是我一个情绪的宣泄口,因为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不如意,你没法跟家人说,也不好意思经常去打扰朋友,毕竟她们的压力比我更大。
所以这时候,写作就成了我记录心情的一个好朋友。
后来,因为对工作产生了抗拒心理,觉得生活越来越糟心,我开始产生了把写作当成职业的想法。
而这个时候我快30岁了,我醒悟得很晚,找到目标和方向也比别人晚,但我本来就是个晚熟的人,也许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恰当的时刻。
30岁换行,成本很高、代价很大,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尝试,因为害怕结果还不如之前的,也许现在平庸而普通,但至少不算太糟。
若是抛开一切去尝试一把,结果一无所有,反而失去了之前的东西,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4、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一个小学同学,他30岁之前的人生很顺遂、也很安稳,大学一毕业便回到广州的一个事业单位工作。
现在,工作遇到瓶颈的他产生了辞职去外面闯荡的想法,显然他家里人都不同意,因为成本太高、代价太大了,最主要的是他还有了小孩,不可能只顾自己。
这种既想出去看看又被各种情况压抑着的人生,太难受了。
听完他的烦恼之后,我突然发现,也许我在20岁出头的年纪里,经历了一段瞎折腾也没个结果的人生,未必是坏事。
毕竟折腾过了,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虽然我看过的世界很小很小,但至少我看过了。
而对于那位同学来说,他从来都没有折腾过,一直在事业单位里忙忙碌碌又安安稳稳,做着自己不喜欢的文职工作,仿佛生活被限定在了一个框架里,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难受。
如果不出意外,他能在这个岗位上安稳地做到退休。
然而他内心始终有一股被压抑的想法,那是年少时想要看世界的冲动和渴望,是没有出去闯荡和尝试过的不甘心,是没找到人生方向和目标的失落。
5、
白岩松为什么建议年轻人在30岁之前多去尝试,因为年轻就必然会迷茫,迷茫的时候不能光想不做,很多事情都是要自己尝试过、体验过,才会想明白的。
最怕的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尝试过做加法,没有试错过,一眨眼就到了做减法的年纪,那些20多岁都没有做过的事情,30多岁更加不敢做了。
如果此时的你还没到30岁,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和烦恼,但也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如趁着年轻多去试错、去成长,找到自己想要挖的那一口井。
一旦找到之后,就好好沉下心来做一个挖井人,专注地去深耕、去挖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