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趁着考试结束到处溜达溜达,不想却一个人静静看完了刘同的新书《我在未来等你》。
当36岁的世故遇见17岁的热血,可能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改变。用36岁的所学、所知、所得去改变17岁的冲动、迷茫、放肆。就如同考公的时候有人说,为什么大学四年不准备,反而在这最尴尬的年纪才去做这件事?如果当初有人告诉我这其中的重要性,结果肯定不一样。然而,这些都是“36岁”时的想法,17岁依然有17岁的执拗。
36岁的郝回归有着一份在亲戚朋友看来不错的大学老师工作,而他却对这一切感到厌烦,日复一日的教书生活让他一眼望尽了人生的意义。当他尝试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时,周围人的反应大多是:那么好的工作你都不要,脑子是不是坏掉了?后来通过一本日记,时光穿越,他遇见了17岁时的自己,成了17岁时的班主任,想通过“36岁对生活的不满防止17岁的自己重走这一条路。”
说实话,有点狗血,但我却很认真的看完了。大概是因为,我对目前的状态也挺不满意的,我想看看最后他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我觉得因为你太差,才导致如今的我如此糟糕,所以一开始我的脑子里都是如何去改变你。可渐渐地,我一点点醒悟,并不是年轻的你有多糟糕,而是如今的我太麻木。”
总想考虑每个人的感受,却一直在忽略自己。这种半推半就,让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看似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做了最正确的衡量,但其实都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而17岁少年的投入总是把每一次当成第一次,这样或那样的小浪花丝毫不会影响潮水的方向。少年就是好,容易开心,也容易忘怀。
或许,每个人都会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不会明白别人所说的“好”是什么意思。可是,当你想要变得不一样,这个世界就开始浮现一些或明或暗的规则,一一对比,才知道自己差了多少。
考场里,120分钟的行测和申论,提前半个多小时完成。有人说,这是第一次,以往都是做不完的。都是一些真题,凡有反复练过的,一般不会有问题。可有些题目还是错了,我在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对错误的答案总是印象特别深。也许在某一刻,你会想回到当时查看真题解析的时候。就像郝回归企图改变17岁时的自己,从而让自己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或许,我们心怀遗憾,并不是当时的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没做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依然是做好当下的自己。
不管如何,17岁有17岁的芳华,36岁有36岁的人生。但凡走了心,一切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