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三年初中生活,每一帧画面都有笔墨的点缀,每一段经历都有他们的陪伴。
初一那年刚入校,难以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我有了些许自卑,常常一个人坐在位子上玩着笔。犹记得那天的绵绵细雨,为这个紧闭的城笼上了迷雾,更加神秘,更令我胆怯。那时的她,宛若一缕阳光,为我打开闭锁的城门。正我百无聊赖的转着笔时,她走过来,敲敲桌子问“同学,可以借一支笔给我吗?”我愣了愣神,有些惊讶会有人主动找我。我点点头,递出笔。翌日,她送了支笔给我,却还是借着“我没带笔”“还你笔”把我领进热闹的城,带着我融入同学们。那时,初次遇见她,借出的那只笔,联系我与她的成长。
初二,逐渐熟悉的我们有了摩擦,接着摩擦引出了矛盾。那天,我正盯着难搞的数学题,她突然从背后过来,拍了我一下。本就因陷入僵局而郁闷的我顿时有些生气,转过头,质问她:“有事吗?”她笑笑,说没事。心中的火苗瞬间膨胀,我看着她,没控制住音量,说“没事打我干嘛?没看见我写题啊?”她似乎没想到我会吼她,也有了脾气,转身离开。我坐下,冷静下来后,我有些懊恼自己没控制情绪,又觉得她是有错的,不想向她道歉。我开始纠结,玩弄着笔。“啪嗒”一声,一同学走过我旁边时将我的笔袋无意摔在了地上。我低头看见了那支她送我的笔,蹲下身子准备捡起来时,听见她向那同学说“你干嘛呢?怎么摔她笔啊?”我有些想笑,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你看这人,神经大条的,还是想着护你。你大人有大量,原谅她好了!我拿着那支笔,走到她面前。“我错了!”我们俩异口同声地说,相视而笑。那时,有了矛盾的我们,那支被“摔”在地上的笔,让我们的友谊从温室的小花,成长为了经历风雨也不颓丧的松树。
初三了,遇到难题时,有些迷茫。一手拿着笔,一手撑着下巴,满脸呆滞。这时,她会走到我身边,轻轻敲我的头,说“这都不会?”我看她一眼,调侃道“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聪明啊?”她不理睬,拿起我的笔,在题上圈圈画画。那个时候的笔啊,就像魔法棒一样,对那道题施展魔法。过一会儿,“好了,来我给你讲。”她的声音传来。我看题,全是她打的草稿。她清秀的字体在题上,仿若她在与题目交流一般,几步解出了答案。那时候,在我手中无处施展的笔到了她那里,变成了解题的钥匙,助力我们学习。
回首三年,初一借出的那只笔将我们拉近;初二常在你手中的那只笔见证了我们的酸甜苦辣;初三顺手拿起讲题的那只笔助力了我们成长。
三年初中生活,每一画都有笔墨存在,每一场都有同学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