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了很整块的时间来学习和吸收三小节的内容,虽然是第二遍review,但是"启动思维进化"的这一趴依然有太多要反复理解和思考的观点和思路。
海贤老师用了很多他自己经历的咨询案例和身边的故事来为我们抽丝剥茧的介绍阻碍成长和改变发生的三种防御型思维:①僵固型思维、②应该思维、③绝对化思维。也分析了这三种有着相互联系的思维病毒对我们的成长系统带来的伤害和影响。
第一遍学习的时候,我还只能看到这三种思维对一个人自身造成的阻碍和困扰,第二遍看深了一层之后,还看到了它们还会对身边的人带来伤害和影响。
第一遍粗学之下,还挺自信的认为我是一个拥有着很健康的创造型成长思维的人,够辩证,够灵活,够开放,够乐观,相信努力比聪明重要,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和增长,也不害怕犯错,更不会轻易的给自己给别人下定义和结论。
但是第二遍深度检视之后,发现自己其实经常动用着"应该思维"来困扰自己和身边的人。
首先是针对自己的应该思维,我常常会在承担某些角色上认为自己应该做成什么样子才算合格,比如作为一个朋友,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应该为朋友做这个做那个,但有一些其实是我不太愿意的,也觉得为难的,可是总有一个叫"应该"的小鬼嚷嚷着:你应该帮他/她解决这个问题啊,他们需要你,如果你不做,显得多不够义气啊,他们会怎么想你的呢?
后来和一个关系特别亲密的朋友聊起自己的这个困惑,她说:如果真的有人总是觉得你应该为Ta做什么,并且觉得你没有做到就是伤害了ta,一方面我觉得可能ta对你的友谊只是单边的索取,另一方面,如果是你自己个人感觉应该做到这些,可能要想想到底是谁非要求你这么做吧。
对别人的应该思维是我从小到大最多用到的一种思维,在我的原生家庭里,妈妈非常爱爸爸,为爸爸牺牲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和机会,因此从小经常会听到妈妈对爸爸的各种怨念,这种怨念总结来说就是如下几点:1.我为你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你应该是一个体贴入微,懂我的丈夫才对!2.我现在很绝望很生气,但是我就是不说,你应该知道才对!3.你应该是一个会哄我,会陪我逛街打牌,陪我做我喜欢的事的丈夫才对!
但是,现实情况是,我的爸爸是一个不善言辞,喜欢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宅男的老实人,但我同样能感受到,他也很爱妈妈,只是没有用妈妈觉得"应该"的那种方式而已。
因此我不知不觉中也被这样的思维影响着,小时候认为爸爸应该对我百依百顺,爸爸一直都是公认的宠女儿狂魔,当偶尔他有做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很失望,甚至赌气。直到妹妹出生后,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妹妹身上,这种"爸爸应该把我一直放在手心"的执念才慢慢褪去,但是这种应该思维的病毒并没有从我的系统里清除!我居然把它带到了长大后和伴侣的关系中!当现在的老公还是男朋友的时候,他就是个把我捧在手心里百依百顺的宠女友狂魔,因此当他做了和我期待不一样或者相反的事时,我就会被应该思维支配,产生非常消极和不理智的情绪,失去了去发现他对我真心实意的自主性。
海贤老师说,要分清楚一件事是你的愿望,还是必须做的事。
我把曾经每一次对老公无缘由的赌气和闹脾气的记忆调取出来,一遍遍的审视自己,询问自己:他必须变成你想要的这样才是一个好老公吗?他必须要成为一个不会犯错的人吗?必须应该成为一个永远没有脾气的人吗?他必须应该坚定不移的执行他当初的诺言吗,他必须陪我一起变的更好,更爱运动,更积极向上吗?必须投我所好吗?
答案都是:不是应该如此。
我试着把它变成一个愿望:我希望我的老公可以一直把我放在心里,希望他可以把我当成一种动力,有一天和我一起变成一个不断进步的人。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实现共同的诺言。
我的病毒,清理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