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见微雨独行(足记号:6342419)发布的画廊展览照片,我以为他是搞艺术的,和他聊了,才知道他是个工科学霸,十来个奖学金全部用去旅行,足迹遍布国内和东南亚,而旅行只是生活改变的开始。
01
从06年开始,微雨多次穿越川西、云南及西藏腹地,徒步第七条进藏线,拜访藏区不同教派寺庙,并开始为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撰稿,联合出版了一本《年轻就该去旅行》的书。
和许多年轻人的穷游不同,微雨的旅行偏人文考察和试验,对他影响至深的一个人是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
探险家洛克在青年时进入横断山脉,为了掠夺这片不设防的宝地。遇到战乱,他依旧行走在中国西南,他不再是一个强盗,没有资助,却一步步融入这片充满灵性和神秘的土地。
2012年,微雨徒步重走了洛克当年的线路,探访横断山脉深处的神秘贡嘎,延续洛克未尽的梦想。
他重新拍摄和复刻了洛克在90年拍摄的照片,对比贡嘎山区80年前和现在的环境,并和多个行者作家撰稿《洛克梦》一书。
对比照
取景复刻这组照片的时侯,微雨一直在思考洛克拍摄那刻的心境,思考他会选择什么的角度,什么样的焦距。在沟壑和灌木丛之间,在时间和空间在旅行中相互交错的那刻,微雨找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今天,曾经的意气奋发,曾经的马蹄铃声,曾经的繁华盛景。或许,洛克一直在这里看着。
他说,真正的自然主义者,不是到自然深处、贡噶的高处去旅游去消费,而应保护与沉默。
他成为了一个敬畏的旅行者。
02
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意孤独地待在四面白璧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
by洛克
1962年的洛克,终于在夏威夷走完了他孤独的人生之旅,他那不安分的身体、不羁的梦,从此被囚禁在坟墓中。
追寻洛克梦的旅途,让微雨有了明确未来方向的契机,如果按部就班,硕士毕业后他会是一个教岩土工程的大学老师,理想主义不安分的他成为了一个带头打破常规的人,创立了洛克青年空间。
洛克青年空间不只是延续了约瑟夫·洛克的梦,更是代表摇滚、石头的态度。
洛克青年空间出生于2013年重庆的夏天,是重庆第一家青年空间,坐落在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大学之间,再也没有另外一个地方,同时有理工科和艺术类重点院校相隔如此之近,是整个大学城艺术氛围最浓厚的地方。
微雨在一次次的旅行中不断吸引新成员加入,文青、女神、软妹子、糙汉子、魔术师、漫画家……作为洛克青年的大家长,他被大家叫做村长。
在空间内外,他们尝试不同的跨界活动和青年旅行,寻找更多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发起公益旅行项目“山区树屋计划”,为山区学校建设多功能图书馆。
招募10名青年志愿者,前往重庆九龙坡区的铜罐驿站旁的一个小村子,共同拍一部小短片。用7天的时间,沿着轨道一起散步,拜访铜罐驿古镇与天主教堂,在接地气的老茶馆里喝茶,与老人聊聊村子的变迁,行摄上世纪的老工厂,采用墙绘的方式为已经失去活力的村子带来一些改变。
2015年,足记刚火的时候,微雨来到酉阳酉水河镇的一个小山村考察,他在足记上第一次发布图片,还发过一次征集,用大片字幕yy同伴在拖拉机上的对话。
03
微雨的事业,看似一个工科学霸尝试着公益和商业的结合,其实他并没脱离原本的专业,搞建筑工程和搞艺术空间对他来说差不多是一回事。他希望能把艺术介入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中来,逐渐吸引了一些艺术家加入团队。
他曾负责了多个基建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检测。现在他忙着改造在重庆南滨路的美国领馆俱乐部的老建筑旧,以后会成为一个影像艺术空间。
创业以来,微雨做的最大最彻底的一次空间改造是自己的洛克青年空间,之前,那里是大学城里的台球室。微雨全程负责了1500平米的设计、改造施工、运营,设立了咖啡馆、艺术展厅、屋顶花园、独立工作室、生活美学区。
现在的创业处于偏盈利阶段,他说,我们一直都需要挣钱,我学力学出身,平衡也是一种艺术,不管是商业、艺术还是公益。
为了让艺术保持相对独立,在洛克青年空间内,他孵化了另一个项目灰空间,是一个置身当下语境中秉承艺术无界限理念的非盈利空间。
灰空间的名称是一只不到一岁的猫抓阄决定的,展厅是由几处交接的通道和楼梯间拼凑而成,依靠艺术家和周边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在生产内容。发起够嗨和够特别的艺术计划,是一处另类空间。
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见地和经验的人,都可以在灰空间展开驻地实践,空间的一切都无偿使用,只是走之前要在展厅内,需要留下一个完整的项目呈现和展览。
微雨引用过这样一段话:
生命确是黑暗,除非有盼望,而一切的盼望都是盲目,除非有知识,而一切的知识都是枉然,除非有工作,而一切的工作都是空虚,除非有爱。
纪伯伦《先知》
生于浙江的微雨已离不开重庆,他的知识、盼望、工作、爱都与这里紧密联系着,他为青年们提供空间,也为自己寻找到了理想和现实的空间。
他对洛克青年们说,心生万象,愿你在这里寻得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