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记得柳七“鸳鸯绣被翻红浪”的香艳背后是“忍把浮名,换做浅吟低唱”的悲哀失意?
为什么无人知晓薛涛乐妓身份背后的独守元稹十年的痴情?
为什么都忘记了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下为了夫婿的《金石录》而于张汝舟对簿公堂的勇敢?
一切的一切,都被所谓的“词媚”掩盖至杳无音讯了吗?
就像温岐的《望江南》。
最近,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换种方式读它,读他们。
教科书的标准答案是表达了妇女的思夫情,可是我觉得,飞卿还有别的话要说。
温庭筠一生命运多舛,屡次进考,多次想进官为仕,都被无情拒绝。他看透了晚唐奢靡下的腐朽,淡了,流连红尘,不过是在影影绰绰的醺醉中宣泄无果的理想。
《望江南》写于他南下未果重回长安之际。愚以为那“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他对于自己的自嘲,于他,才情就是最好的华服,又何曾需要外在的奢侈?他所等的,他所要的,不过是一代明君的赏识,而那“过尽千帆”直指皇帝更迭,朝代变幻,来去匆匆,每一帆扁舟上,都没有正确的人,想等的人,才华出众,无人问津,不过是任由枯萎。白频洲,或许正是他因贬官替考之地。
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他借着这样一首思夫诗,来表达无人赏识的痛苦,似乎也不为过。
花间词媚,不过一场浮梦,唯有心中痛苦,才穿越千年,深深刺痛我心。
我不知道是否曲解了意思,抑或影射中国的“阅读理解体系”,但我知道,这样的以词概人,对不起,我不接受。
哪怕沧海一粟,也要为这些被侮辱的词人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