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是这样走过一生,漫无目的地行走着,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生命如此有限,我们常常不知如何绽放出光芒,那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两位主角是如何努力为生命增添光彩的。
作者丨曾泽欣 张思梦
书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是德国作家歌德的一部教育小说,它内涵丰富,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深刻的思想直接而自然地融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中。
在歌德数量巨大的文学创作中,《浮士德》被公认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事实上,《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这两部小说,许多方面都近似于诗剧《浮士德》,从一定意义上讲,她们真像是在一个母体内同时孕育生长的孪生姐妹。
1777年2月16日,歌德在日记里提到“口授《威廉·迈斯特》”,表明当时就已开始《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前身或初稿《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的写作;几经修改之后于1796年正式出版《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前四部。
从1777年到1796年,整整有二十年之久!如果一直算到完成《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的1829年,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就是延续了五十余年,可以说是歌德用毕生的心血来完成的作品。
与《浮士德》一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创作过程中,也有当时与歌德齐名的另一位德国大文豪席勒的参与,这部作品同样凝聚着这位伟大朋友的一份心血。
席勒等好友的鼓励、帮助,是《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完成和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外因。但最终使它从“戏剧小说”扩展提升为“教育小说”的内因,主要还是歌德自己阅历的增长、思想的提高以及艺术的成熟等等。
歌德开始写《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时才二十七岁,刚到魏玛不久。而在其后的近二十年里,他在魏玛做大臣和枢密顾问,长期周旋于贵族社会之中。
1786年秋,歌德旅居意大利,在这个南方的文明古国一住就是一年多,对这个作品人物迷娘所歌唱和向往的神奇地方有了实际而深切的体验。
1791年后,他专心做魏玛剧院的总监,亲自参与剧院的建设、管理和演出活动,不仅挑选和编写剧本、选聘和培训演员,有时还登台扮演角色。在他的指导下,魏玛剧院排演过莎士比亚包括《哈姆雷特》在内的三个剧本。
所有这些经历,都自然而然地融进了小说情节里,不仅丰富了思想内涵,也使其中的人物、事件、场景变得更加鲜活和典型。
歌德虽然以传统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情节,但《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却是一部富有德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成长小说。
故事发生在德国手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主人公迈斯特在追逐爱情的途中经历了许多个女人,但是对他影响较大的无外乎玛莉亚娜、菲莉涅、特雷萨和娜塔莉亚。
小说的结尾,威廉虽与贵族女子娜塔莉亚结合,却继承了迷娘的土地和遗产,带着与玛莉亚娜爱情的结晶菲利克斯,启程去往那“柠檬花开的国度”,寻找灵性与诗意的归宿。
爱情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字眼,它令无数的人心驰神往。同样,它也是使得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部小说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爱人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中,威廉的学习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即从事戏剧艺术和投身社会实践的阶段。
当他失望地告别了演艺生涯,转向父亲所期望他从事的商业事业时,他在去庄园的途中遇到了一个“乡村教师”,向他倾诉了自己之前虽然努力但是却没取得成就的失落。
这位塔楼兄弟会的被称为“教士”的人告诉他“人生旅途上的所有遭遇和经历,不管是成功或者失败,欢乐或者痛苦,无不对人的修养和成长发生影响和作用;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与之发生的种种关系都能让我们成长。”这同时也是这本成长小说的主题。
我记得曾经有一段说到:“因为没有谁相信,一个人能够克服自己早年获得的最初印象。要是一个人处于值得称赞的自由环境中,周围都是美好和高尚的事物,在与一些善良人的交往中成长起来,他的师长教给他的是首先必须知道的东西,这样他理解起来便容易,学到了的知识便永远不会再忘却,他最初的行为也受到了规范,使他将来能够比较轻松地建功行善。”这正是在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最初的印象对一个人影响也同样十分深远。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经历中获得成长,去流浪、去成长,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体味其中的酸甜苦辣,换来最后的那抹虹。
影
《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是达米恩·查泽雷编剧并执导的一部音乐剧情片,由迈尔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讲述了一个热爱音乐的年青人努力地想要成为顶尖的爵士乐鼓手的故事。
该影片在2014年一经上映便引起极大轰动,斩获多项大奖。
它的剧情原型来自于达米恩·查泽雷年轻时学鼓的一段经历,他遇到了一位十分偏执的老师,这段短暂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理查德写出《爆裂鼓手》后将它锁在抽屉里,那一年是他四处投稿却连遭拒绝的灰暗时期,他害怕别人看到《爆裂鼓手》后说:“噢,原来理查德是这样一个人!”。
然而当《爆裂鼓手》呈现在世人眼前时,它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经典的作品总是有着不朽的生命,直至今天我们看完这样这部作品仍会被它深深打动。
许多人会认为《爆裂鼓手》是一部励志电影,主要表达男主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而我更认为它是在讲述个人对热爱事物的极致追求,到了偏执而魔性的境界。
在影片《霸王别姬》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形容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话也同样诠释了安德鲁和弗莱彻对音乐的极致追求。
19岁的安德鲁成长在单亲家庭,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某次在学校练习时偶然被魔鬼导师弗莱彻相中并选他进入乐队,安德鲁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越是刻苦练习,与外部世界的隔阂越大,弗莱彻的暴躁和喜怒无常更是在无形中影响并扭曲着安德鲁的性格。
安德鲁为了更好的练鼓,选择与喜欢的女友分手,登上纽约音乐厅的前十几秒他凝望着父亲,当他开始演奏时便完成了人性到魔性的转变。弗莱彻秉持着“be the greatest,or nothing”的人生信念,他对音乐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极致到近乎偏执的追求,这也是弗莱彻极端而不留余力的叱责、刁难、辱骂,甚至是伤害安德鲁的原因。
主人公安德鲁愿意接受地狱一般的训练,让自尊心不断被捶打,并非是有任何受虐倾向,坚持并不断超越自我的原因就在于他有着和弗莱彻一样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同样的偏执和极致的追求。
人生的失败也许是因为不够努力,或者是没有天赋,再者是有天赋也努力但却没有运气,大多数人远远没有努力到拼天赋和运气的地步,却往往认为自己是最后一类人,沾沾自喜地和自己说做得还不错或者只是自怨自艾地抱怨运气不好。
这部影片最精彩也是最真实的部分不在于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励志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最后的成功,而是呈现了一条充满荆棘的成功之路,追求极致让安德鲁失去了很多,这是鸡汤中不会提到的。
极致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极端,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想要得到极致的成功就得承受极致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