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以来,我们都有这么一个传统的习惯——串门。
串门的行为,还得从“小农社会”说起。
由于小农社会的环境封闭性比较强,交通不怎么便利,所以人们的活动范围只能在方圆几公里以内。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到处串门,互相搞好关系。
在思想观念比较传统的年代里面,我们选择串门,那是很正常的事儿。在别人眼中,那也是你待人有真感情的体现。
只不过,当时代发展到今天,串门这件事,就显得有点“不正常”了。况且,很少有人会希望别人来自己家串门。
这前后的差距,为什么会那么大呢?其实,这就跟环境的变化,以及人性心理息息相关了。
因为生活节奏变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所有人都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这个时候,我们都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我们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经常到别人家去“串门”,那他会自惹麻烦。
02
经常去“亲戚家”串门,会影响关系。
一谈到“串门”,相信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并非是别人,恰恰是我们的亲戚。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多跟亲戚往来,才能让家族的关系更亲密。
这种观念,从逻辑来看,还是没有问题的。你跟别人经常往来,那你和别人的关系,不就越来越好了吗?
只不过,生活是没有逻辑的。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跟亲戚往来,最后的结果,不过是被人嫌弃,以及被人厌恶罢了。
亲戚之间,特别容易出现“窝里斗”的情况。
今天我来烦扰你,明天我又来拜访你,那你不就对我有意见了吗?况且,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往的次数过多,又有谁知道这个人是否“不怀好意”呢?
对此,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说过,有关系的人接触的频率越高,双方之间所滋生出的矛盾就越多。
简而言之,对于亲戚这个群体,我们宁可做到减少往来,也不要随意串门,避免双方结仇。
03
经常去“老朋友家”串门,不是好事。
跟别人谈事情,或者说心事儿,能够通过手机解决,就通过手机解决。如果想要当面畅谈,那还是选择到餐厅见个面比较好。
现代人有个习惯,无论谈什么事儿,都去餐厅,反正你也不打扰我,我也不打扰你,双方都不需要有太多的警惕。
对此,有人会疑惑,对于老朋友,难道我们也要保持这样的态度吗?无论对谁,都需要保持“不轻易去别人家做客”的态度。
首先,我们不知道别人家发生了什么事儿。随随便便到别人家里面,既容易影响别人的生活,又容易打乱别人的生活节奏,没必要。
其次,有些人是不喜欢别人到他家做客的,只是因为他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才没有说出心底话罢了。
哪怕是老朋友,双方关系再好,也不要随意串门了。有可能我们觉得自己是好意,可实际上,在很多人眼中,那不过是一种“骚扰”罢了。
04
经常去“有洁癖”的人家串门,会讨人嫌。
有一个朋友,特别讨厌别人来她家。她觉得,我好不容易把家里面打扫干净,你来到我家走来走去,那不是糟蹋我的劳动成果吗?
记得有一次,她的姐妹来到她家借钱,而她也准备把钱借给对方。但是,她最后还是选择不借,狠心拒绝。
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姐妹来到她家,把她家的厕所搞得一团糟,让她特别反胃。
她经常说:“有事没事,在外面解决就好。家,是家人才能进来的地方,而并非是外人随意进出的场所。”
这番话,虽然有些刺耳,也有些让人心寒,但绝对是诸多人的所思所想。
试想,又有谁希望别人来到自己家,搞得一团糟呢?
试想,又有谁希望别人来到自己家,糟蹋自己的清洁成果呢?
试想,又有谁希望别人来到自己家,到处搞事情呢?
家,终究是“心”休息的地方,外人,还是别随意拜访最好。
05
经常去“兄弟姐妹家”串门,容易结怨。
有一个群体,比一般的亲戚还要亲,那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一般来说,在父母还未离开之前,兄弟姐妹都会经常见面,在父母家相聚,反正其乐融融,表面上不会有太多的矛盾。
可是,在父母离开后,兄弟姐妹的态度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以往的和谐相处,有可能成为如今的“大眼瞪小眼”。
比如你经常到兄弟姐妹家做客,那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或者说,你的兄弟姐妹经常到你家做客,那你又有什么感觉呢?
第一种感觉,就是兄弟姐妹会产生厌恶的心理。而第二种感觉,就是我们自己也不希望兄弟姐妹来串门。
还是那句话,在涉及自己利益这件事上,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相似的。
所以说,少去兄弟姐妹家串门,才能避免结怨。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