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西塘、周庄、同里、乌镇、南浔、甪直)中我唯一去过两次的地方。第一次是2008年秋天参加公司旅游,依然记得我们团队的进入,似乎一下子就塞满了景区,当年旅游归来也很想写点什么,然而其时似乎只有如潮的人流和众人的嘻闹浮动在眼前,兼之据某电台报道西塘是最具韵味的一个古镇,恐怕贸然动笔玷污了西塘的美名,因此毕竟没有记录下一个字。
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尤其随后游玩了其他一些古镇,比如周庄比如同里,于是便转而又怀念起西塘了,遗憾起当初对她的不解风情。然而越发如此,她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却似乎变得更加飘渺和触手难及了,于是企划利用2012年元旦再游西塘。
( 因为无锡距离西塘不是很远,因此决定自己开车过去,通过百度查询好线路,约150公里路程没费任何周折,一下子就开到了目的地,耗时2小时。
据网上介绍:西塘周一到周五是可以不买票,景区不收费,每周六开始到周日,法定假期期间,组织人在弄堂口拦路收费。另外,在非收票期间,假如自己开车过来,城管看你是外地车,请将车停到停车场去买票!不过,你要注意,需不需要门票还是你自己的事情,这里只是让你停车在停车场。要是你不想买票的话,请步行退出停车场,然后自行从其他路口进景区。要是你想从停车场的景区入口进景区,那自然是要你买票的。
因为是自由行动,所以也没有特别起早,到达景点时已经是中午12点半了。基于上面的介绍我在景区门口很是犹豫了一会,寻思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旅游,大多图的就是一个心情放松,而不是探险刺激,更何况古镇不是古堡,想探险恐怕也还难吧,因此最后还是决定老老实实停车购票进入。)
西塘的名称有个来历: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进入景区之后需要通过一段长长的仿古街道,其实就是人为增加的购物区,类同于兰亭的之街,但是规模要大了很多,遗憾的是生意清淡,鲜有旅客停步光顾,我只记得一个小店门口摆放了一副人物肖像画,随着视角的转移,竟然分别呈现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位领导人的光辉形象,颇有创意。)
下午1点左右,来到古镇烟雨长廊的西端起点。在江南水乡,分散的、几户合一的廊街随处可见,然而,廊街长达1300多米的惟有西塘。关于廊街的由来,没有官方的记载,只有民间流传的“为郎而盖”和“行善而搭”两个版本,此处摘录第一版本以飨读者吧。且说当年有一位年轻寡妇胡氏,在西塘独自支撑着一家老小和一个铺子。胡家铺前的河滩边,有一个摆豆腐摊的王二。王二同情胡氏,常帮着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得离不开王二,但又难以启齿表达这份感情,便煞费苦心地借修缮店铺之机,请人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了起来。这么一来,王二既可免受风吹雨淋,两人也可同在一个屋檐下。不想胡家铺子因了这棚屋而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来,棚屋连成了一线。后人就取“为郎而盖”之意,将棚屋叫做廊街了。
步入廊街,映入眼帘的是两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应的河埠。廊街一边是河,弯弯曲曲,试想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檐口滴滴答答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就是不会做诗的人也会顿时诗意满腔,情调非常;另一边是商店或民居,遗憾的是在这里我看到的几乎全是商店了,而不似溱潼那般古朴纯真,居住的依然是原汁原味的原居民。这些商店既有传统老字号的,也有当地连锁的,很多都极具特色。在浙江有臭豆腐不稀奇,在西塘我看到了已经号称天下第一家的买香豆腐的小店,喇叭里不停地重复播放招徕生意的广告,果然效果显著,不少人挤成一堆,纷纷购买,我也抑制不住冲动买了一份(7元/3根),入口品尝味道尚可,但说到天下第一家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
出乎意料的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一朵一果小店,进去一看,里面的商品和屯溪老街的那家如出一辙,只是增添了显著的西塘特色,至此我才明白了,原来这是一家连锁经营的店铺,自己还是孤陋寡闻了。或许是为了弥补在屯溪老街没有充分感受的缺憾吧,我在里面兀自流连很久,买了一个小笔记本算作是西塘的一份留念吧。
天气算不上很好,从北侧登上环秀桥向东望去,只觉河面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的水乡风情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之胜景,又若一幅清明上河图景象。
有人说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所有一切都是朴素的,没有周庄的富甲,没有乌镇的喧闹,没有同里的繁华。江南六大古镇之中虽然南浔和甪直我还没有去过,但是恕我直言,我所游历过的四大古镇之中,没有一个不具有浓厚的商业氛围,
但这不也正是古镇在当代社会中得以生存的反证吗?清明上河图本身不就是宋代商业社会从都城到乡村的经典写照吗?个别景点遗迹超凡脱世,却因为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得不到很好修缮最终无声湮灭,不为世人所熟知,或许她们确实是朴素了,但是那样的朴素没有给世人带来任何美的愉悦,又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呢,我以为那只是一种孤芳自赏或无可奈何。
西塘坐落于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度有的超过百米,形成了多处“一线天”。有名的石皮弄位于下西街,系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初,为西塘镇最窄的弄堂,宽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米高,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古老而又独特的风姿。游客游玩的时候如果不加留神,往往容易忽视了这些与廊街垂直的弄堂。宛如人生旅途一般,最美的风景不一定出现在你的正前方,而最大的可能就在于会出现在距你最近的那个身侧一瞥里,在我们目不转睛向前注视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多少回忽略了身边的美丽瞬间而木然不知呢。
游玩西塘这样一座千年古镇,需要摒弃杂念,慢慢地按下浮躁的心,悠悠地品味,而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敬请参加鄙人博文《蜻蜓点水游周庄》)。我缓缓地迈着脚步,行走其间,涤荡着自己的大脑,努力使自己变成一位信徒,变成一位忘我的行者,然而我发现我终是不能成功的了。眼看红日渐渐西坠,天奇迹般地放晴了,一抹彩霞挂在西边的天际,我寻了一家茶室,穿过曲折的正间厅堂,来到河边,拉过一把椅子,临河而坐。沏过一壶碧螺春,抬首望去,对面永宁桥上依旧人头攒动,来来往往,几个游客架着三脚架对着夕阳,耐心守候他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我不自量力东施效颦般地举起手中的傻瓜相机,尝试着拍了几张,可惜镇子风光和夕阳不能兼得,只得悻悻然放弃。一只花猫不知从哪里窜起,一跃上了北侧的屋檐,霎时不见了踪影。可以望见对岸正在经营的茶室或饮食店,二楼临河的窗户侧开,游客倚窗俯望,一楼的炊事间忽然间跃起一股火苗,那是大师傅们正在辛勤劳作,火光下依稀可见他们红红的脸庞。小河里少有游船,河流两侧的茶肆招牌夕阳下似乎被镀上了一层薄金,微风吹过,闪过点点光熠。
天色越来越暗,寒意亦越发强烈,我收起闲情雅致,来到永宁桥,向西望去,虽然天色尚未完全暗下来,但是两岸的灯笼已纷纷亮起,这侧的小河里游船多了很多,形成了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不断变幻的景象。桥上下来,右折进入下西街,西街是西塘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两段,古时候以东为上,西为下,所以有上西街和下西街之分。这里有着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宽度仅供农民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宽度。临街房屋二楼以上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的楼屋近在咫尺,搁起竹竿就可以晾衣晒被,打开窗户就可以倚窗谈心,构成一道别致的小镇风景。窄窄的弄堂里显得比实际时间更晚了许多,向晚的灯笼下,游人如织,穿行其间,人们的衣服上都披了层层红云一般显得喜气洋洋。
西街上的景点还有很多,江南瓦当陈列馆、中国钮扣博物馆、西园、种福堂、石皮弄等下午五点钟后均不再对外开放,虽然有些遗憾,到也可以让我更为专注于西街了。两侧的店铺无不灯火通明,但是店家们似乎都默守着某个不成文法令一样,几乎不见有人大声叫卖,他们文静礼节恰到好处地推销着各自的产品,游客人或走或停,遇有感兴趣的商品驻足咨询,店家们热心推介。我买了110克/瓶的当地居民自己酿制的米酒,准备春节期间带回老家给爸爸尝尝,相信它的味道也一如西塘原居民般的醇厚吧。
不记得过了多少时光,信步来到了环秀桥南侧。桥上人来人往,好不容易挤上桥头,向两侧望去,渔舟唱晚,灯火点点,酒香飘溢,如诗如画,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江南六大古镇中同里的夜景我有幸欣赏过,或许是当日小雨的缘故,同里之夜留给我的感觉是那样的冷清幽怨,而西塘之夜却是这样的灵动且不失优雅。人生不可能永远在旅游,但得暇让自己的心灵进行一趟旅游确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这一刻你尽可以暂时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把自己融进这无边的美景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刚刚在一朵一果里购得笔记本面皮上的一句话来:
“西塘的柔软时光”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