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十分晴朗的一天,慢慢太阳全部“落”了下去。此行本是徒步爬山。而选了骑车到山脚。“圆”了我曾经的“理想态”。
马上到山脚前,想着为了时间点记录,还是拍个路图吧。天气阴阴的,偶尔会下点小雨。时隔一月未见师父。和跟同事朋友骑友在一起相比,发觉我也不那么“人来疯”了。倒是变得“冷静低调和老实”。
老实讲我到现在都还是说不清楚。我在不同的人面前还是会发现不同的我。这不应该。但是,我还挺喜欢这种感觉的,聊聊天,而不是我在“自娱”找乐子。而只是真的相互的交流。
今天我想到一件事— 讲话或写文章,是一定要讲明白的。模棱两可,高深莫测的,不好,就不要讲。
emmm,有拦路虎不让人过。讲因施工。然后我们把车子停在一片墓地的电线杆铁绳旁锁住,看到那边路有门“锁”住,就转了另一条。(其实后来发现那个门…是看成了马路对侧的…所以是能走的)
反正我们最后兜兜转转发现想进去“必须”得翻绿网铁栏。在师父翻进去后,我也笨拙的翻进去了。期间我在最高处的时候,还被干枯带刺的树枝勾住了不能动弹的背包带。囧。不由想到“逃学”翻墙操作— 先把包丢过去…
进来后是“乱七八糟”的藤棘。我小心的在其中钻,头发长了是不太好— 甩锅。然后终于“正大光明”的走在正经“大马路”(小土路)上了。
还是第一次秋冬爬山。树木孤零零光秃秃,还有点硬,扎手。不像夏季充满了水润,长满了绿色,有遮掩,摸着也软。
野徒步我只走过三峰和香巴拉。之后周末就跑去“转行”公路骑行了。算起“入户外”还未足半年。倒是想起这一年的历历在目,都觉得发生了好多“历史重件”,不可思议,潜移默化。许多决定,我现在可能也无法解释。
师父讲起他们群前些日子在“商议”哪日“组团隐居”。我笑隐居哪有组团的。既然“隐”,便和“组团”总是不能相印。
“回头在这四合院里隐居…”
话说这隐居,在我高中时便萌芽。我和同学朋友念叨着以后我是要隐居的。去山里。
自给自足,隐居首先如此。再是其余时间打发。而谈起高中,师父笑年轻总是理想丰满。
隐居,如何,何如,不甚明了,对于它是什么样子的谈析,可以说起好多种。
虽是枯败的冬季,但还是有“顽强”的新意。许多树木还长满枝叶,甚至摸起来还十分水润。还有几棵颜色十分明亮,在雾绕的灰色山脉里,显得十分“着目”。
上上下下。原来除了我们进来的方式实在“太野”,其它的,倒也没那么野了。这里在修缮,许多路有了阶梯,慢慢的,随着我们离“正经”入口的方向靠近,开始见到不少男女老少,在“五彩”的山上,言语移动。
我的鞋子不是登山鞋,普通的“装饰型”运动鞋。可能其实还是我技巧不足。其实装备是后来逐渐“卓越”的。最原始最原始的诉求,还是— 你想爬,你有腿。
所以我在一段路忽然念叨起“我的踩着的不是鞋,我踩着的是路”。毕竟,师父也只是穿着跑鞋,却游刃有余。
我觉得我肯定忘记记些东西。但游记记录本就这样。再想起的,便只能是另一篇补充。十一的游记师父来时忽然问起,是不是烂尾了。我不由得“心虚”。其实我都没想结束写完它(暗自忖)。“不久就补上,呀,我都快忘了要写”。不过,师父的连一篇也没动笔呢。只是他“老人家”游历太多,“排期”恐怕甚至不知明年是否能见能一读了…
完。
#二水的小杂记
#四小时骑车➕三小时爬山/冬日游
#“勤奋”更文,也有点鸽/旺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