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一本好书,见一段人生!欢迎阅读《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系列。
本文《大秦帝国》读书笔记系列由我爱刨根问底原创,今天是第五十八天分享。
长平大战中,秦国数次打败赵军,最终成功围困赵军二十多万。赵军在这四十六天被围困的日子,由最初数次突围、变成静静等待军粮、再到出现“吃伤兵”,赵括痛斩食肉者,带领大家齐唱秦军歌曲《无衣》(有一种说法:秦赵同源),之后全部斩杀军中战马,稍作休息,最后一次突围、求生。
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
就在赵军走出赵括设计的“车城圆阵”时,秦军摆开“强弩大阵”正面出击。赵军伤亡几许,赵括身中五六箭,重新卷回车城圆阵营地。在赵括弥留之际,下达军令——“让二十万赵军投降”,接着撒手西去。
白起受降,长平大战结束,同时感到降兵问题棘手。于是,白起紧急上书秦王,命蒙骜带着请求降兵处理办法咸阳取经。
结果,秦王(以下面说辞为由),闭嘴不言、而去。
军旅之事,本王素不过问。大战之前,,本王有书“武安君得抗拒王命行事”。今日叫本王如何说法?
蒙骜又去找丞相范睢,范睢说道:
武安君所请,天下第一难题也!战国相争,天下板荡,外战内事处处吃紧哪里却能安置这二十多万异邦精装军卒?关中、蜀中为秦国腹地,能安置吗?河西、上郡为边地,能安置吗?陇西更是秦国后院,原本便得防着戎狄作乱,能再插一支曾经成军的精壮?分散安插么,无法监管,他们定然会悄悄潜逃回赵。送回赵国么,这仗不白打了?
范睢无奈,立刻明白秦王意思,告诉蒙骜,“生杀予夺,悉听君裁”。
蒙骜回见白起,白起骤然发飙。于是,蒙骜揣度秦王、丞相意思,建议白起杀降。
经过深思熟虑,白起同意杀降。对降卒放开干肉、锅盔、米酒,足量供应。
在断粮四十六天后,突然饱餐,撑死几率大增,又夜间加之以火器弓弩。二十多万降卒问题一夜之间,解决完毕。
秦军(秦国)如释重负,彻底重创赵国,短期内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为什么“坑杀赵国二十万降卒”?
文明不要了!?传统不要了!?邦交不要了!?
“维护国家利益!!......”有人冒出这样的话。
请看解析:
一:时代使然
长平大战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时代,各个国家想尽一切努力不被吞并、崛起壮大。光明正大的途径有,邪门歪道的途径也有。
最终使自己称霸。
二:国力使然
秦国西进过、东出过、南扩过、北挺近。扩大了自己的疆土,规划为自己的置地。国力得到空前加强。
与此同时,赵武灵王经过胡服骑射二十多年的变法;传到赵何手里,再一次进行变法,国力空前强大。赵丹,便在此基础上执政。
两强举国对决,任何一国没有实力安排另外一国的降兵。怕策动动乱(如果安排西部)、怕边疆不稳(如果安排边境)、怕逃回赵国。任何一个举措,都会使秦国国力得到大减,甚至遭遇灭国可能性。
为了秦国长久强大,面对降卒问题:秦王闭嘴,丞相不言,留给白起全权解决。
什么办法最好呢?永久不言语的人。什么是永久不言语的人?死去的人!
于是,为了秦国的国家利益,那二十万降卒的最终命运只能是死亡。
三:总结
如果不是长平大战后秦王出错多多,白起一鼓作气彻底攻下赵国,那历史就会重写。秦国早一些年就会实现战国格局改写,离进一步一统天下迫近几多。
那什么是邦交呢?国力变化后,就有不同的邦交;国力变化后,就会有不同的文明;国力变化后,更会产生不同的文明(秦始皇建立秦朝后的各项举措就是最佳注解)。
首要前提,就是维护国家利益,进而提升国力。
白起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任何时候维护国家利益为基准点,为优先。在国家利益保证后,再讲究邦交、讲究文明、再创造传统。
预知后面如何,请看明天《大秦帝国》读书笔记五十九。
作者:王跃英,爱思考,爱行动! 笑一笑,走一生!
备注:本作者所有文章禁止转载、禁止搬运,如需转载,请在评论区联系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