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小。
以前,我总不以为然,相信后天的影响会覆盖住出身。
直到有一天,我有机会照看几个小孩的时候。我发现,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家长的影子。甚至,能看到他们长大之后的样子。
那一年,我研三毕业学校没事,跑到北京一家特殊幼儿园做兼职老师。这是一所面向特殊儿童的矫正教育的幼儿园。
学费,起步就有8000-12000。之所以有差别,是因为这些孩子们的问题严重程度不一样。比如,有的孩子是三岁了还不能正常说话,只是用一些吱吱呀呀简简单单的字词交流。这种,就会收费在10000以内。还有一个孩子,年龄已经12岁,伴有毁物倾向,需要专人看管。如果,没有人看管,一不留神,就会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个精光,然后把衣服和鞋子抛出窗外。因为需要特殊看管,收费自然就会更高一些。
这些孩子都是成长中错过了关键期。在该学说话的时候没有人教,在需要家长照顾屎尿的时候没有人管,在该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却被捆绑了起来。大脑的思维和语言功能受到不可完全修复的损害。
比如,有个孩子,看起来白小乖,任哪个成人都会对他有所偏爱。但是,如果不跟你说,不和同龄孩子对比,很难发现他的大脑发育迟缓和语言能力差的问题。他在有需求的时候,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不成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喝水,只会喊水、水、水。想撒尿的时候,常常因为表达不出来,而尿裤子。“如,在室外做运动的时候,因为不会表达,照看的人又不能及时发现他有要求,就会发生尿裤子的情况。”
让我看到差别感的是另一个五岁男孩。你看他说话和交流,透着一股精明劲,在和其他小孩玩耍中充满着算计和攀比心。但是他也存在自己的问题,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多话。我听别的工作人员介绍,他的父母是水果店老板,而其他大部门孩子的家长是海淀中关村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家庭环境不一样,培养出的孩子各不相同。
后来,又接触了很多小孩。政府官员家的孩子和普通职工家的孩子,也可以看出很多区别。
今天,先写这么多,有时间,我要好好总结一下。说说不同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职场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