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外邂逅广东嘉应学院教育科学院
跟岗第三天,邂逅了广东嘉应学院教育科学院的三位教授,他们为调研三外清北毕业新教师课堂而来。当天晚上,我们同行六位校长和范院长一起受邀荣升三外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的嘉宾和评委。比赛之后,聂校长给我们和全校老师加餐,请范院长和大家聊聊教学。
范院长提出教学交往的概念,提炼教学交往沟通交流的要点为关注反应,尊重多元,怀疑批判。
以1999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基,院长为我们划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成了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呢?因此,我们应当更多关注和落实,“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案例沟通:一年级《四季》
比较两个老师的教学
老师1
师:小朋友,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
生:因为他在鞠躬呀
师:可是他不鞠躬的时候也是弯的呀
生:因为风不过来了呀
师:可是风不吹的时候他也是弯的,
生:因为谷穗成熟了
师:对呀,谷穗弯弯是因为他成熟了。
老师总算等到想要的答案,但是请问,老师有没有推动学生思考?
老师2
师:小朋友,谷穗为什么是弯弯的?
生:因为他在鞠躬呀
师:他在向谁鞠躬啊
生:他在向大地鞠躬,表示感谢。
……(续下图)
案例二:《小壁虎借尾巴》
老师,为什么是鲤鱼姐姐,不是阿姨?
老师:胡说,鲤鱼就是姐姐,燕子就是阿姨,黄牛就是伯伯!
课堂究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还是解决问题的场所?带着无数问题走出教室,探究更多答案。
因此,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正如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所述,这样恰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一些还有商榷余地的内容发生兴趣时索然终止。
还是看几个案例。
在你的课堂上,一不小心可能就扼杀了未来某个领悟的人才,老师一定不能只是狭隘地灌输!请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教育应该让每个人都自信,让学生找到尊严。“我有成为铁的自由”。
教育问题
当前教学关注的更多是教学动力问题,而非方法问题。
动车为何比火车快?火车只靠火车头,动车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
想不想学是动力问题,会不会学是方法问题。提升教学质量需要良好的心态。
第一次考5分,第二次考45分,这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
学校应该多一些平台,不要总是用考试伤害学生自尊。
(你这两次考试啊,全班没人能和你比,太厉害了!)给他足足的成就感。发给他最大进步奖,是不是就能让他有感觉?估计引发同班同学的好奇,然后挖苦,请老师们记住,不是纯粹的发奖和表扬,一定是激发他自主发展的语言和行为,让他相信自己是个特别的数学天才!
再看一个例子
再看特级教师的教育案例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达到三个目的:让依依觉得被人喜欢是好事;让小辉和小轩不矛盾;让全班同学过后不议论。
我们看到,老师想先解决依依不用不好意思。
这不是强迫学生说喜欢吗?老师不能给自己挖坑,而应该直面问题,需要智慧。
我觉得应该这样处理:
“老师也喜欢她,我相信全班同学也都喜欢她。不喜欢的请举手!”看谁敢举手!
“小轩写出了大家想说都没说的话,大家掌声响起来!”
总结:伟大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成功的骗子,让孩子心甘情愿往你的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