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一《韩非子·喻老》
最近在学习一本情报学的书叫情报分析,方法模型没有记住多少,但对其中一句话印象颇深。“人最大的思维紊乱就是我们总是相信想要相信的事”,书中解释说这是著名的巴斯德陷阱。巴斯德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可能很多人了解他说的另句话“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但未必很多人了解他说的这句话,就如最近几乎每个人都听过长生假疫苗事件,但估计不多人知道他是狂犬疫苗的发明者。真理,有时候也就这样在时空轴间忽隐忽现,和人们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
巴斯德的陷阱里另一层表达就是人的主观一旦设立,在面对客观事实面前,即使事实再充分,也往往无法客观分析,一念起时一念生。一念之间,其实我们的思维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牢牢锚定在那个念起之处,之后随之荡起的阵阵思维涟漪,在层层漾开之中指导的行动产生的结果,往往和当初所念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我们也常常纠结那一念之差的遗憾。于是,我们总在犯错。于是,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开始发笑。人类为何总会犯错。
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思维实际上有结构的,思维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结构的完整性。思维是多维度,多维的丰富性取于思维在多少维度能够展开。任何事物一旦有了结构,也就同时形成了系统性偏误。就如一栋房子一旦建造完成,可以装修,但很难改造,除非系统性重构。所以有些人多方领悟后会形成自己相对科学完善的思维结构,学习型的人可以在结构之后不但调整。但无论何人,一旦形成结构,再难根本性改变,充其量如调频收音机的旋钮最多小心滤去目标频道附近的杂音,让目标频道更清晰,但结构性偏差的存在,可能因此也让思维的谬误更加明显,在他人眼里看到的就是固执,偏执等人性的缺陷。
在思维结构性偏差里,我大致总结以下几种,供大家分享
1.愿望思维:英语里有个词wishful thinking,也叫pink thinking,粉色思维 这里的粉色没有其他特别含义,而是指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鲁迅文里阿Q式的愿望,就是一种典型粉色思维。
2.镜像思维 :英语里有个叫mirror thinking 以看待自己的方式来看侍别人,以自己的逻辑来设想于他人,同时也导致这样一个假定,即非理性的认为他人都会以自己所定义的逻辑来行事。这个模式和我们在云厡生理念中讨论的康微定律异曲同工。在现实里我们用来分析系统和组织的映射关系,而在思维模型里镜像思维就成了我们思维偏差的表现形式。
3.位置思维:这个一目了然,即我们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这是狭隘主义思维方式在空间维度上的狭隘性表现。由其所处位置的局限性限定了他思考的局限性。
4.隧道思维:通俗的话“钻牛角尖”一根筋搭进搭出”这是狭隘性思维在时间维度上的单向度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惯性思维的表现,即思考不受外力影响时,思考将沿袭原来的状态推进。
5.预设思维:过早的结论。即使凭借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知晓了结论,总是固执的坚守结论。基于既定的结论,而限制了自己在和他人在行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实际上我们要的不只是一个给论,我们更要的是一个有利的结论,预设思维妨碍了我们在过程积极的去影响和改变这个结论。导致结局终于成了你设想的结论。
思维的本质就是通过思考后的选择让未来的不确定性减小或减弱。通过以上的列举,如果我们在思考开始的那一霎那,多注意回去检视一下我们在思考的出发点有无掉入巴斯德的陷阱里时,我想,上帝开始不再发笑,而终将微笑起来,哈哈,人类终于开始思考的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