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并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短缺的根本问题。虽然它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养老金不足的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延迟退休无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反而可能加剧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首先,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低生育率引发的人口危机,即使延迟退休,也无法改善生育率问题。因为随着社会新生人口数量不足,人口会逐渐老化,整个社会的平均年龄也会不断上升。
延迟退休被认为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种方式。
而当前的养老金体系听起来像是个人在为自己存储养老金,但实际上是年轻人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因此,这一制度的本质是潜在的老年人在为年轻人剥削,只是大家都未意识到,都被套牢在缴纳养老保险、个人储备养老金的谎言中。
当社会中年轻人数量众多,支付意愿强烈,同时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在年轻人负担范围内,这种模式就还能持续下去。然而,由于当前社会生育率问题,未来年轻人数量将减少,老年人寿命延长,导致领取养老金的人增多,年轻人的收入和生活压力,根本难以负担整个社会的老年人养老支出,因此模式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当初交缴费时承诺60岁退休,现在却突然改变设定,可能会损及公信力。年轻一代善于计算成本,越年轻的人工作时间越短,因此他们缴纳养老金的时间也较少,意味着他们的沉没成本很低。延迟退休政策必然会影响年轻人的支付意愿。
目前许多农村老年人每月只能领取有限的老年津贴,最多只能象征性地发挥作用。随着养老金制度运行时间的增长,逐渐涵盖了社会大多数人。种模式存在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职位越高、工作环境越好的人,其领取的退休金也越高,由于他们的工作环境优越,预期寿命也会更长。
换言之,寿命更长的人,进而获得更多金钱。养老金必须持续按比例增加,也就是说他们领取的金额会逐渐增加。
因此,这种模式的基本运作逻辑是不可持续的,年轻一代选择不生育,只是加速了这种模式的提前瓦解。
一个人无论是否有子女,只要参与了养老保险缴纳,将来就可以依赖他人的子女为自己提供养老服务,而养育子女又是一项极其昂贵的成本。相比自己养育子女后依靠他人的子女供养,最好还是让他人的子女直接为自己提供养老支持。只要这种养老金模式仍然存在,养育子女就是一种赔本的事情。
因此,养老金制度会抑制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生活压力越大,在社会中生存就越困难,他们可以花在恋爱和生育上的时间就越少,增加求偶难度,生育意愿就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取养老金的人会逐渐变成那些享受过延迟退休福利,了解自己缴纳金额的人,导致年轻人的支付意愿降低,养老金缺口必然会出现。
为确保这套模式的运转,要么继续推行延迟退休,就如梁显昌教授所言,年轻人可能得延至七八十岁才能退休,即使退休也只能领取有限金额,最好让他们一直耗尽在工作岗位上,直接摧毁年轻人缴纳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