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大脑,77亿人就是77亿个独一无二的大脑,每个大脑都在接受信息并反向塑造自己,即便是接收相同的信息,也因为遗传、或者饮食等因素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这不一样的结果就叠加出天差地别的人生。
对“大脑在不停的吸收信息、沉淀、发酵并形成脑回路”有了清晰深刻的认知,就会意识到把握人生的本质就是经营大脑的接收信息,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正在剧增,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会遇上谁,会有何等样的人生际遇,不知道、不确定的未来是我们的无限可能性,但我们可以做的是把控自己以及营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场景,那些被称为智慧和人生真谛的东西就是构建认知体系的根基,信奉“进化为乐”就会开放包容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科学精神”就会独立思辨理智清醒,战略性的原则是生命质量的压舱石。
这就是规划的全部逻辑。
人生原则构建的价值体系是生命压舱石,每天雷打不动的投入就是执行层面的时间之锚,比如每天一小时锻炼是健康储备,每天两小时的高质量阅读就是在提升认知、塑造大脑,每天的冥想就是和大脑对话、夯实思想根基的过程,这样的时间配置养成习惯后,就会最大程度把控吸收信息的精度,进而把大脑塑造成无限接近自己希望的样子,就像肌肉锻炼会酸痛,大脑会有各种理由阻挠对自己的塑造,每天的日课作为时间之锚就是驾驭大脑的凭仗。
觉得世界太纷扰,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越来越浮躁以及无所适从,就是因为缺乏压舱石,红尘诱惑让我们偏离人生航向。每个人的大脑却是都是独一无二,但在相同的文化背景和风土民俗接受一致的价值教育,当然会表现出一样的人生走向,从大的意识、信仰、民族到小的兴趣、爱好、性格,人以群分,大大小小的圈子、社群构成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金钱作为第一层天花板在客观上刷掉了大多向上冲击的人,不得不接受生活的安排,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你我都有可能庸碌一生,过一眼看得到头的日子。区别就是有的人被迫,有的人自愿。
向上的路因为勇于迎难而上的人少,所以其实并不拥挤,只不过高处会有高原反应,对自身素质和资源要求极高,心有野望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大脑可以反向塑造”这个事实,把大脑当一生最大的项目来经营,喂养高质量的营养,包括健康饮食和知识智慧,这是概率最大的晋升方法,也可以说是我们普通人唯一可以下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