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公元67年)
1、
春,二月,广陵思王刘荆自杀。
2、
夏,四月二十四日,赦天下。
3、
闰十月初三,皇上行幸南阳,召集地方学校学生,一起演奏雅乐,同学们演奏了《诗经鹿鸣》,皇帝亲自吹奏埙(xun,陶制的吹奏乐器)和篪(chi,竹制,类似笛,有八个孔),以娱嘉宾。回程行幸南顿。冬,十二月四日,还宫。
4、
当初,陵阳侯丁綝去世,儿子丁鸿应当继承。丁鸿上书称病,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朝廷不予理会。父亲下葬后,丁鸿将丧服挂在守墓的小屋里,自己逃去。他的朋友、九江人包骏在东海郡遇到他,责备他说:“你是学伯夷和吴季扎让国吗?他们当年,是身处乱世,权宜之行,所以能够申张自己的志向。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如今你因为兄弟之间的私恩,而断绝了父亲奠定的基业,这样做,可以吗?”丁鸿感悟垂涕,于是回到自己封国。包骏就此上书举荐丁鸿通晓儒经,行为高洁,皇上征召丁鸿为侍中。
华杉曰:
丁鸿此举,或者说是读书读坏了脑子,又或者说是求名而忘记了大义。
丁鸿想要效仿伯夷和吴季扎,而他的情况,和伯夷、吴季扎完全不同。伯夷是商朝末期孤竹国王长子,他知道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三弟,所以主动逃走避让。吴季扎的情况则相反,吴季扎是春秋时吴国公子,他排行第四,父王希望传位给他,他认为理应长子继承,不愿坏了规矩,所以拒绝。
包骏说,伯夷和吴季扎都是乱世权宜之计,所谓乱世,就是当时诸侯国在继承问题上完全可以自主,不用听朝廷的。而对于丁鸿来说,他继承还是不继承,自己根本无权决定。上书朝廷,朝廷没有批复,他跑掉了也没用。他不继承,朝廷可能把他家封国撤除了,也不一定给他弟弟。所以包骏说他将要断绝父亲的基业。
丁鸿要照顾弟弟,非常简单,自己继承侯爵爵位,把封国租税收入全部给弟弟,这就没问题了,而且有先例。他放着简单的不做,偏要去做那难的,那正是,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难者以求名。
十一年(公元68年)
1、
春,正月,东平王刘苍与诸王都来朝见,呆了一个多月才回去自己封国。皇帝送别之后,回到宫中,凄然怀思,于是亲笔手诏,派使者送给东平国中傅,诏书说:“辞别之后,独坐不乐。乘车而归,扶着车前横木,感伤吟哦,瞻望永怀,实劳我心。诵及诗经采菽篇章,以增叹息。日前我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简直超过了他的腰围(刘苍心广体胖,腰围巨大),现在,送上列侯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以上,能进趋跪拜的,都让他们带上。”
十二年(公元69年)
1、
春,哀牢王柳貌率领他的民众五万余户归附汉朝,以其地设置哀牢、博南二县,开始修建道路,打通博南山,横跨澜沧江。行人看见工程艰苦,作歌说:“汉德广大,蛮夷开化。修桥横跨澜沧,只为他人做嫁。”
2、
当初平帝时,黄河、汴河先后决堤,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帝准备动工,浚仪县令乐俊上书说,人民刚刚遭遇兵革之灾,不宜再兴徭役,于是停止。其后汴河泛滥区向东扩展,兖州、豫州百姓怨叹,认为政府其他徭役很多,却不能急人民所急。正好有人举荐乐浪人王景能治水。夏,四月,皇上下诏,征发士卒数十万,派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负责修建汴河河堤,从荥阳东至千乘入海口,绵延一千余里。每隔十里,设置一个水门,使之能互相调节,不再有溃漏之患。王景虽然努力减省役费,但费用还是以百亿计。
3、
秋,七月二十四日,司空伏恭被罢免。乙未日(七月无此日),任命大司农牟融为司空。
4、
这一时期,天下安平,人无徭役,连年丰收,百姓殷富,粟米每斛只值三十钱,牛羊遍野。
华杉曰:
人们常感叹历史多灾多难,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只有灾难才有历史,幸福生活没有历史,天下安平,四个字就说完了。你看前文好几年,基本上都无事可记。
十三年(公元70年)
1、
夏,四月,汴和疏浚工程完工,黄河、汴河分流,恢复到旧河道。四月四日,皇帝行幸荥阳,巡行河渠,于是渡河,登太行山,巡幸上党郡。四月二十五日,车驾还宫。
2、
冬,十月三十日,日食。
3、
楚王刘英与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男子燕广举报刘英与渔阳人王平、颜忠等造作图谶,有逆谋。事情交给有司调查,查实。有司奏报:“刘英大逆不道,请诛杀。”皇帝因为是异母兄弟,不忍诛杀。十一月,废刘英王位,流放到丹阳郡泾县,赐给汤沐邑五百户。他的儿子女儿做侯爵或翁主的,食邑如故。他的母亲许太后也不必上缴玺绶,仍然留驻在楚王宫。
之前,有人将刘英逆谋告诉司徒虞延,虞延认为不可能,不信。等到刘英事发,皇上下诏斥责虞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