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覺寒溫說不清 人心究竟看人情
—— 讀簡友詞作【浣溪沙+鷓鴣天】
夏秋之交,寒溫疊錯,暑氣漸消……
這是一年中氣溫比較詭異的季節,時而高溫多雨,時而又是涼風習習,一天之中,有時也會有不同的氣溫變化,常常令人有些措手不及。
季候的冷暖思韆,透射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往往也會帶給我們一些飄浮的思緒走轉和情感遊移。
或許正是因為看到了物質世界的奇妙,才更想探究內心世界的路徑和路況,在內與外的纏結和交互中,勘明自己最真實的感覺和體驗……
有些人,有些事,其實總歸是一言難盡的,一如四時的天氣,變換起伏,難以捉摸。
於是,倒不如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那樣,或許會活得更加自在瀟灑。
有道是“常覺寒溫說不清,想來雖重寫來輕。”,常懷自省之心,便深諳“天資于我尚平平”的弦外之音。
於是,人海中,凡塵裡,何必非要去一競高下,一覽無余呢?
路好不好走,只有腳知道,人心如何,或許就只有天曉得了…… 只是,無情荒地有情天,人間自有真情在。
有情天地裡,其實終不失人情的一份溫柔。只要你相信,腳下的路,會越走越寬……
且把那炎涼世態的種種風情,柔化在筆底;且將那錦瑟華年的淡淡飛絮,淺忘于風中。
與詩書常相伴,與哲思勤交流。天高雲淡間,便自有一番真我風骨。高山流水,芳草天涯。
臨風獨吟,思懷古今。便縱有“留些冷淡與人窺”的孤絕,又何懼“我心除我又知誰?”的優柔……
"常覺寒溫說不清",但"人心究竟看人情",這“人情”,當是真心,真我,真性情,是人心最真實的情由所系。
書山有徑,學海無涯。我將無我,深情不移。
書寫,是一條寂寞的長路,成長,是一次生命的遠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你的足音,終將在空谷中發出迴響!
我心除我又知誰?
浣溪沙
常覺寒溫說不清,想來雖重寫來輕。
天資于我尚平平。
路徑如何歸路況,人心究竟看人情。
深知處境定陰晴。
鷓鴣天
漸把優柔作課題,留些冷淡與人窺。
易將世事聞如忘,難阻年華去似飛。
書細閱,理常思,我心除我又知誰?
于沉默裏趨成長,拾起初衷拼不齊。
這是我在簡書的一位“好友”的詩詞作品,在水“濕”遍地的簡書,想讀詩其實並不難,無論是“現代”詩還是“古”詩,抑或是朦朧“濕”,古風今“詞”…… 主頁上一搜一堆,不用搜系統推薦也一大把,不怕你看不懂,就怕你看不過來。
對於詩/詞,無論古代現代,我還真是不怎麼懂,但也並不排拒去學習領略,因為練習書法,總會涉及到詩詞歌賦,不懂,就應該學。
詩詞"現代化",可以說是古為今用的一大難題,既要遵循古例,又要融入時代,單純的吟風詠月拂花弄草傷春悲秋你儂我儂顯然格局受限,難有出色。
但如何結合自身思想對接時代脈搏,也非單憑愛好便可信手掂來自成風流。
這兩篇詞作作者並無給出解析,但細品之下,似頗多暗合共鳴,尤以草書抄撰,更覺其意境深含,餘味不絕,多有啟發思考之促動。
一篇詞作,如果能以書法,特別是草書流暢轉譯,顯然有其不俗氣韻呼應顧盼牽繫勾連,我想,既如此,那便是好的作品。
抄了簡友的二首詞,我竟然也敢說自己懂“詩”了?呵呵…… 這是不是有點…… 或許,懂抑或不懂,都是一種“遵從內心”吧。
用草書來撰抄這兩首簡友的原創詞作,感覺十分的順手,畢竟心有共感,故而落筆自然。而今次所用的“筆”,也是臨時特別修製,偏重圓"鋒"表現和牽絲筆意表達,整體感覺,手感不錯。
本次撰抄也是一次成稿,無論好醜,自然流露是為最好。畢竟筷子寫草書,我更加注重過程中獲得的體驗和感覺……
從原創中來,到原創中去,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與實踐,簡書那麼大,可以學習利用的東西真的很多,關鍵是如何去用心發現好的作品和好的作者。或許,從此刻出發,會有更多的可能……
相關鏈接: